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关于缓解XX市中心城区交通拥堵问题的几点建议

栏目:调研报告发布:2010-05-10浏览:2345下载183次收藏

  目前,交通拥堵问题已经成为全市群众日益关注的焦点。据媒体报道,在工作日上下班流量高峰时段,三环路内常发生拥堵的路段有71个,其中48个属严重拥堵(出租车均速在14公里/小时),甚至个别路段全天都处于拥堵之中。中共成都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关注,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积极谋划解决之道。09年10月,春城书记在研究交通拥堵问题综合施治方案专题会上,强调“各级各部门要主动适应现代城市交通管理的要求,发挥好职能作用,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打好缓堵这场大会战”,号召“市民积极参与,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做出应有贡献”。针对中心城区交通拥堵问题,民建成都市委经过充分调研后认为,只要通过上下共同努力,齐心构建“人、车、路”协调发展、“机、非、人”道路分流的立体交通体系,就可以有效缓解我市交通拥堵现状,并为我市打造全新的安全、顺畅、便捷的交通网络提供破题之道。

 

  一、交通拥堵的原因分析

 

  1、地面交通流量增速过大,交通体系建设跟进滞后。目前,我市中心城区拥有各类汽车近80万辆,外地每天入城车辆约10万辆;全市上牌电动自行车约120万辆,无证电动车约50万辆,其中有近70万辆入城;全市街面白天行人有近100万。如此巨大的交通流量相对集中在市中心和三环路以内,而其中有近70%的流量处在地面混合交通体系之中。全市共建有1165个灯控路口、各类交通标志9400余套(其中指路标志约占30%)。而在灯控路口中有约350个未实现规范取电,存在不确定故障和安全隐患;指路标识中还存在引导不规范、信息不连续、指引不清晰等问题,导致产生了许多无效的交通行为,降低了通行效率。

 

  2、道路基础设施规划不周,公交优先发展力度不够。全市现有1500多公里的城市道路,路网密度仅为43公里/平方公里,车路比例失调。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线路构成的路网缺口较大,部分立交桥结构落后,不适应大流量需求;城南、城西道路通行量相对巨大,拥堵突出,仅人民南路、浆洗街等9条道路日均30万辆次流量,已占进出城总量约40%;城东、城北虽相对缓和,但仍呈拥堵增长态势。公交通行不畅,服务品质不高,对特殊群体吸引力不强;至今未建快速公交(brt);市民出行依赖于私家车、公务车、电动自行车的数量庞大,已经成为现有道路基础设施的不堪之负。

 

  3、交通建设和管理理念落后,基础设施建设模式相对陈旧。当前我市正在探讨的限量上牌、尾号限行、错时工作、弹性工作时制、减少外地车入城等措施均非治本之策,也非长久之计。据统计,我市中心城区有550万人口、80万辆汽车、1500多公里通车里程,从人车增长速率看,远高于目前混合交通公路基础设施的建设速率。如果不能改变现有模式,最大限度地减少混合交通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关于缓解XX市中心城区交通拥堵问题的几点建议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