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大力推进XX经济区建设的七条建议

栏目:调研报告发布:2010-05-10浏览:2278下载148次收藏

  一、推进成都经济区建设的重要意义

 

  根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2009—2020年)》,成渝经济区被定位为国家层面的西部三大经济区之一,是西部唯一的被定位为支撑全国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经济区,这标志着成渝经济区已经进入国家战略层面。成渝经济区分为两个相对独立的组团:成都经济区、重庆经济区。国家对成都经济区的定位非常明确:全国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的示范区,综合交通主枢纽、通信枢纽、物流商贸中心、金融中心、科教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制造业基地、服务业基地和现代农业基地,引领中国西部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和国际城市、门户城市,主导成渝经济区发展的双核之一。由此可以看出,成都经济区是成渝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支撑,是四川省参与成渝经济区建设的依托和基础,是成都实现现代化城市的关键。

 

  成都经济区的范围为7市47县,即“7+1(阿坝州)”,7市面积81万平方公里,占四川省的167%;2007年末总人口3379万人,占416%;成都经济区的gdp为59935亿元,占全省的5705%;财政收入40072亿元,占47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48215亿元,占5960%;人均gdp为177354元,是四川省平均的138倍;经济密度73994万元/平方公里,是四川省平均的342倍。可见,成都经济区是对四川乃至西南有重大经济影响的西部经济高地,是中国西部的“东部”。

 

  二、成都经济区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诸侯经济”竞争导致实力分散和区域冲突

 

  成都经济区目前尚未形成一体化区域经济,还是在四川省管辖下的市、县经济体单元的地理概念。成都经济区的7市47县,地方政府都是在其辖域内具有很强资源配置能力的经济主体。7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产业同构、资源虚耗、地方保护主义、市场无序竞争、环境污染等问题,在工业化过程中暴露出农业和服务业发展落后于工业发展、区域内发展不平衡、基础设施和公益服务事业建设严重滞后、区域资源难以转化为经济优势等诸多矛盾。这些问题和矛盾表现在区域经济利益上,导致区域内各市(县)实力分散、区域冲突日益严重。

 

  (二)成都的问题仍然是发展不够

 

作为成都经济区龙头的成都市,其核心城市的首位度指数为49,是典型的单核经济区。成都市的人均gdp是经济区内平均数的15倍,经济密度是374倍。但是,成都的问题仍然是发展不够,这与经济区内其它市、县发展更不够是并存关系。

 

  成都市发展不够主要表现在:一是工业文明尚在形成中,市场经济、科技创新、民主政治与城市文化四个方面均不够成熟。二是极化(集聚)效应远大于扩散效应。成都的发展仍以吸引周边地区和四川省的资源为主,向外扩散、辐射作用还很弱。三是高等要素的集聚发展远远弱于对一般劳动力和资本的集聚。成都市原有的经济增长模式由于受到空间与环境的刚性制约,已难以持续;劳动力中白领的增速不如蓝领(农民工)增速快,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副省级城市中只位居中游;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近年来不升反降。四是城市对现代社会所具有的文化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大力推进XX经济区建设的七条建议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