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在推进城乡统筹工作中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栏目:调研报告发布:2010-05-10浏览:2866下载175次收藏

  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进行城乡统筹工作、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政治基础。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行顺利与否,直接关系到城乡统筹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关系到城乡群众共创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机制的完善。近年来,伴随着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探索和实践,成都市取得了不少成效,特别是在干部任用选拔制度、集体决策制度、民主评议制度等方面积累了不少宝贵做法。这些做法,被誉为“成都经验”,并成为中国当前开展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亮点。但由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毕竟是制度创新,其拓展和深入一定会受到许多因素的限制和制约,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系列困难和问题。根据近年来民盟基层组织对成都各地基层民主与基层治理的调查研究,认为主要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迫切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解决,以推进城乡统筹工作更加顺利、健康地进行。

一、城乡统筹工作中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层民主的自动参与程度还不理想。

  成都市基层民主建设从2003年新都区木兰镇党委书记的公推直选开始,从抓基层民主入手,以扩大党内民主为突破口,统筹推进了“四个民主”的互动发展,全面推行了公推直选、民主测评、“三会”开放、“三务”公开和社会评价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对成都市基层民主建设的探索与实效,民盟组织以新都区为例,对当前农村基层民主与基层治理的效果作了调查分析,在基层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参与面和认同度这两个指标上都得出了比较好的结论,如,乡镇党委书记公推直选的参与面为693%,认同好的达888%;引导群众参与村务管理的参与面为941%,认同好的为676%;村民代表议事制度的参与面达948%,认为好的为703%。但这里有一个问题,这就是反映基层党员群众民主积极性的参与面指标比较含糊,没有明确是主动参与还是动员参与。但从基层民主管理制度安排的“引导群众参与村务管理”的内容来看,可以判断动员参与的成分比较大,自动参与的程度还不理想。其实,这一判断与国内许多学者的观点是一致的。如果基层民主更多的是基于动员参与而不是自动参与,那基层民主的动力是比较脆弱的,民主实效的认同度也会因此被打折扣。

  (二)公推直选在程序设计上存在不完善。

  实行公推直选,把对乡镇党委书记的选拔任用权交给基层党员和群众,这是基层民主建设的一项制度创新,无疑值得充分肯定和大力推广。但是,要真正把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推选出来,还需要有一整套严密科学的程序设计来加以保证。从新都区公推直选木兰镇党委书记的过程来看,从2003年11月26日,由新都区委组织部开始向上级党委提出公推直选的请示到12月7日产生全国第一位公推直选的乡镇党委书记,历时12天,分别经过了请示、发布公告、报名和资格审查、实地调研、公开推荐、直选等阶段。从程序设计的角度看,只用12天的时间就完成如此复杂的过程,并要保证能够选出一位好书记是存在问题的,比如,实地调研只有2天,外地候选人很难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深入了解当地的情况并提出切实可行的任职方案;又如,选举程序中,没有安排候选人之间的辩论环节,候选人的品格、能力、抱负、胸怀等信息展示不充分,选举的竞争性受到限制。当然,木兰镇公推直选的结果是各方面都比较满意的,但这并不等于选举程序没有问题,满意的结果恰好容易掩盖程序设计上的缺陷。

  (三)党内民主决策权力的划分还不明晰。

  扩大党内民主,以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是城乡统筹中基层民主建设的可行途径。实现党内民主的关键在于党内民主决策权力的划分是否科学合理、能否有效运行。但在实际中,党代会、全委会、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在推进城乡统筹工作中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