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得税会计处理浅探
(1内蒙古财经学院 职业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2武川县国金 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 武川 011700)
摘 要:文章从暂时性差异的确认与计量,“递延所得税 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所得税费用的确认3个方面,较深入地探讨了企业所 得税会计处理问题。
关键词:所得税会计;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所得税费用
中图分类号:f810.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6921(2009)09—0044—04
企业所得税会计在2007年以前,可以选择“应付税款法”或“纳税影响会计 法”进行核算。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核算的企业,在所得税税率变动时,可以在“递延 法”和“债务法”中任选一种。
企业采用“应付税款法”进行所得税会计核算时,会出现同样的会计利润其净利润不同 的结果。而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核算的企业,则要确认一项“递延所得税借项”或“递 延所得税贷项”,而递延所得税的确认体现了权责发生制原则和配比原则,其结果是同样的 会计利润其净利是相同的,但在税率发生变动时,由于选用“递延法”或“债务法”的不同 其结果也是不同的,“递延法”符合净利润的理念,而“债务法”符合资产、负债的理念。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规定企业在进行所得税会计核算时应当采用资产负 债表债务法,突出了资产、负债的理念。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要求企业在所得税会计核算方面,全面贯彻资产、负债的认定理念。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 利益的资源。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确认为资产:①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 企业;②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符合资产定义和资产确认条件的项目,应 当列入资产负债表;企业的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中以账面价值列示。
而《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的各项资产,包括固定资产、生物资产、无形资产、长期待 摊费用、投资资产、存货等,以历史成本为计税基础。企业持有各项资产期间资产增值或者 减值,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可以确认损益外,不得调整该资产的计税基础。
资产的账面价值代表企业的某项资产在持续持有及最终处置期间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 的总额,而其计税基础代表的是该项资产在未来期间内计算所得税时允许扣除的金额。
当一项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时,表明该项资产于未来期间产生的经济利益流 入低于按税法规定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会抵减企业未来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造成企业于 未来期间的经济利益流出减少,符合会计准则资产的定义,在满足资产确认条件时,应当确 认为一项资产,《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将其命名为“递延所得税资产”。
当一项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的,表明该项资产于未来期间产生的经济利益流 入大于按税法规定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会增加企业未来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造成企业未 来期间的经济利益流出增加,符合会计准则负债的定义,在满足资产确认条件时,应当确认 为一项负债,《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将其命名为“递延所得税负债”。
“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体现了交易或事项发生后,对未来期间 计税的影响,在所得税会计核算时,体现了资产、负债的理念。
企业年度终了时,首先应当计算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与相应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进行 比较,计算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减暂时性差异,选择适当的税率计算其余额。其次, 按《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计算当期应纳所得税税额。最后,由当发生的“递延所得税资 产”、“递延所得税负债”金额和应纳所得税税额,计算出当期所得税费用。
1 暂时性差异的确认和计量
企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即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 的资产、负债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对于 两者之间的差额分别确认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1.1 资产的计税基础
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 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即某一项资产在未来期间计税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税前扣 除的金额。
企业的各项资产,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金融资产、长期待摊费用、投资资产、存货 等,以历史成本为计税基础。所谓历史成本,是指企业取得该项资产时实际发生的支出。
企业持有各项资产期间发生增值或者减值,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可以确认 损益外,不得调整该资产的计税基础。
现分别说明各项主要资产的计税基础。
1.1.1 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 时间超过12个月的非货币性资产。固定资产按照以下方法确定计税基础:①外购的固定资产 ,以购买价款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以及直接归属于使该资产达到预定用途发生的其他支出为计 税基础;②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以竣工结算前发生的支出为计税基础;③固定资产按照直 线法计算的折旧,准予扣除。符合规定的可以采用加速折旧法。
1.1.2 无形资产按照以下方法确定计税基础:①外购的无形资产,以购买价款和支付的 相关税费以及直接归属于使该资产达到预定用途发生的其他支出为计税基础;②自行开发的 无形资产,以开发过程中该资产符合资本化条件后至达到预定用途前发生的支出为计税基础 ;
无形资产按照直线法计算的摊销费用,准予扣除。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不得低于10年。
作为投资或者受让的无形资产,有关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了使用年限的,可以按照规 定或者约定的使用年限分期摊销。
外购商誉的支出,在企业整体转让或者清算时,准予扣除。
对于内部研究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有关研究开发支出区分为两个 阶段,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而开发阶段符合资本化条件以后发生的支 出应当资本化作为无形资产的成本;税法规定,企业发生的研究开发支出都可以税前扣除, 可按当期实际发生额的l50%扣除。以后该项无形资产不得计算摊销费用扣除。
1.1.3 金融资产其计税基础说明如下:
对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税法规定企业取得的各项资产 应当按成本计价。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按取得时的成本计价。
其他金融资产初始入账时其交易费用计入初始入账金额,构成成本组成部分。
1.2 负债的计税基础
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 可予抵扣的金额,即负债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
一般情况下,负债的确认与偿还不会影响企业的损益,也不会影响其应纳税所得额,未 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为零,计税基础即为账面价值。如 企业的短期借款、应付账款等。但是,企业自费用中预提的负债往往会产生其计税基础与账 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如按照会计规定确认的某些预计负债。
1.3 暂时性差异
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由于资产、负债的 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产生了在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的期间内,应纳税所得额增 加或减少的情况,在这些暂时性差异发生的当期,应当相应的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或“ 递延所得税资产”。根据暂时性差异在未来期间对应税所得额影响的不同,分为应纳税暂时 性差异和可抵扣暂
所得税会计处理浅探
本文2010-04-30 00:33:01发表“财经金融”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64441.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