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旱保春耕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测报及防治技术方案
**州抗旱保春耕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测报及防治技术方案
从2009年初秋以来,我州遭遇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据气象专家分析预测,旱象仍有可能持续,五月中下旬才会进入雨季,这直接影响了全州大春作物栽种进度,导致今年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面临着极其复杂严峻的形势。截止4月5日,全州农作物、林果受灾面积1071万亩,成灾260.2万亩,造成绝收132.0万亩;共造成粮食产量损失8424万公斤,农业经济损失74863.49万元;其中小春粮食作物减产已成定局,抗旱形势异常严峻。为有效应对当前特大干旱给农业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切实做好抗旱保春耕和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预报及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减少因旱灾造成的损失,特制定本技术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树立“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理念,加大监测调查、预警和信息发布工作力度;大力推广综合防控技术,加大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力度,提高防治效果;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减缓害虫抗药性产生,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治理。
二、目标
健全监测预警与防控技术支持体系,预测预报准确率达90%以上;扩大综合防治应用面积,科学用药,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约20%,产量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
三、主要措施
(一)严密监测病虫发生动态,提供准确病虫发生信息
今年的特大旱灾将导致水田保水差,造成水田普遍失墒开裂,破坏了药膜覆盖层,使除草剂不能起到封闭土壤的作用,严重影响除草剂的除草效果;喜高温的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发生危害将加重;旱地作物由于土壤墒情差,气温高等不利因素影响,将面临出苗差,草害、地下害虫、锈病、蚜虫等危害加重;蔬菜蚜虫、甜菜夜蛾、斜纹夜蛾也将加重发生。为此,结合当地作物品种布局,拓宽监测范围,尤其是对我州农业生产有严重威胁的病虫害,如水稻“两迁”害虫、稻瘟病、玉米叶斑病等,及时准确提供发生信息,为指导大面积防治工作当好参谋。
(二)大力推广可持续治理技术,切实控制病虫危害
由于去冬今春持续干旱,气温偏高,大春作物播种进度慢,一部分害虫始发期将较去年推迟。同时因干旱持续,水稻移栽推迟、生育期推后,加之雨水偏晚,有利于迁飞性害虫迁入、繁殖、危害。因此必须千方百计有效开展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力争把今年的农作物病虫害危害损失降到最低;综合治理技术应采取“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物理、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补充”的绿色无害化措施。
1、目前各县已进入水稻撒秧、育秧阶段,特别是抗旱育秧,须采取旱育方法,要做好水稻播前种子处理和秧苗期病害管理工作。播前种子处理防治恶苗病,进行种子消毒是避免种传病害发生的有效措施之一,可用85%强氯精溶液消毒,先用清水预浸种子12小时,捞起滴干水分再放到300-400倍的强氯精溶液中浸泡12-24小时,捞起用清水冲洗干净,即可催芽播种。预防水稻旱秧青枯病,可用3%广枯灵75-100毫升/亩进行苗床土壤消毒和揭膜后喷雾,两次施药;其药效、安全性、成本均优于敌克松,且具有促根、壮苗、增蘖、提高秧苗素质的作用。
2、采取有效措施开展对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1)稻飞虱防治
农业防治:选用抗(耐)虫水稻品种,进行科学肥水管理,适时烤田,避免偏施氮肥,防止水稻后期贪青徒长,创造不利于稻飞虱孳生繁殖的生态条件。
化学防治:根据水稻品种类型和稻飞虱发生情况,采用“压前控后”或狠治主害代的策略,选用高效、低毒、残效期长的农药,抓住若虫孵化高峰至2-3龄若虫发生盛期时施药,每百丛虫量达1000头即可采取统一防治的方法进行防治。
推荐选用农药和使用剂量:①吡蚜酮: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江苏安邦集团公司生产),20%吡蚜酮悬浮剂(江苏克胜集团生产);②烯啶虫胺:50%烯啶虫胺可溶性粒剂、10%烯啶虫胺可溶性液剂(江苏南通江山农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③噻嗪酮:有多个名,如扑虱灵、优乐得等,并有多种制剂。低毒,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3—7天后飞虱开始死亡,药效20—25天,亩使用有效成分7.5—10克(25%噻嗪酮可湿性
抗旱保春耕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测报及防治技术方案
本文2010-04-28 17:15:45发表“策划方案”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62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