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问题研究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辽宁 葫芦岛 125105)
摘 要:稳定的股利政策对公司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与发达国家的上市公司相比,我国的上市公司在股利分配政策的选择上存在股利支付率低,不分配现象严重,股利政策不稳定等特点。这种非理性倾向,与上市公司经营者的非理性决策和中小投资者的投机理念密切相关,对上市公司的价值增长及股东利益都造成不良影响。应通过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培养中小投资者投资理性等措施规范上市公司股利分配行为,促进证券市场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上市公司;股利分配;证券市场;中国
中图分类号:f27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07)06—0026—02
股利分配是公司主要财务活动之一,股利政策不仅关系到股东利益,而且直接关系到公司的融资政策,资本结构,争取潜在的投资者和债权人以及公司的持续发展。目前,在我国证券市场不发达,投资者非理性行为严重的现实情况下,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存在非理性倾向,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规范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行为。
1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特点
1.1 股利分配形式多样化
发达国家的上市公司股利分配通常采用的主要方式是派发现金股利和送股,其中现金股利占主要部分。而在我国的证券市场上,上市公司常见的股利分配方式一般有三种:派发现金股利、送红股、公积金转增资本。再考虑到几种方式的混合使用,全部股利分配政策共有八种形式:不分配、派现、送股、转增、派现加送股、派现加转增、送股加转增、派现加送股加转增。尽管从理论上讲,转增股本不属于股利分配范畴,但实践中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方案的宣布往往伴随着公积金转增资本的股本扩张行为。
1.2 股利支付率低,不分配现象严重
多年以来,重融资、轻回报一直是我国证券市场发展中的普遍现象。1994年以前,不分配利润的上市公司不多,1995~1999年纯现金分红公司数占上市公司总数的比例总体呈下降趋势,分别为28%、19.2%、22.8%、24.5%、25.2%,远低于1994年的44.1%的水平。虽然也有上市公司在采取其他分配形式的同时结合现金股利的分配,但综合起来讲,分配现金股利的公司比例仍然偏低。投资者在扣除所得税后,实际所得寥寥无几。
鉴于不分配股利的上市公司越来越多的状况,中国证监会于2000年出台的政策中,不得不将现金分红作为上市公司再融资的必要条件。自此之后,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家数显著增多。但与此同时上市公司股利不分配的问题仍然比较严重。2000~2004年的不分配比例分别为40.2%、28.8%、37.7%、41.4%、37.7%。而且从2000年后的股利分配情况看,虽然派现的增多了,但派现数额却减少了。
1.3 股利分配政策缺乏连续性
稳定的股利政策有助于维持公司良好的形象。在证券市场比较发达的国家,几乎所有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都会保持相对的稳定性。而我国的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股利分配随意性很大,股利政策改变频繁。1997~2000年间,连续四年分红的上市公司,仅为上市公司总数的7.44%,2000~2003年间,连续四年分红的上市公司,仅为上市公司总数的4.5%,即使是一些连续派现的公司,派现数额在各年间的分配也很不均衡。可见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方案随意性很强,缺乏既有利于企业正常发展,又能给予投资者稳定回报的股利政策,同时使投资者难以对公司的股利政策、股价变动趋势做出合理的预期。
2 非理性股利分配行为的原因分析
引起我国上市公司非理性股利分配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仅从经营者和中小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进行分析。
2.1 经营者的非理性决策
&
摘 要:稳定的股利政策对公司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与发达国家的上市公司相比,我国的上市公司在股利分配政策的选择上存在股利支付率低,不分配现象严重,股利政策不稳定等特点。这种非理性倾向,与上市公司经营者的非理性决策和中小投资者的投机理念密切相关,对上市公司的价值增长及股东利益都造成不良影响。应通过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培养中小投资者投资理性等措施规范上市公司股利分配行为,促进证券市场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上市公司;股利分配;证券市场;中国
中图分类号:f27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07)06—0026—02
股利分配是公司主要财务活动之一,股利政策不仅关系到股东利益,而且直接关系到公司的融资政策,资本结构,争取潜在的投资者和债权人以及公司的持续发展。目前,在我国证券市场不发达,投资者非理性行为严重的现实情况下,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存在非理性倾向,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规范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行为。
1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特点
1.1 股利分配形式多样化
发达国家的上市公司股利分配通常采用的主要方式是派发现金股利和送股,其中现金股利占主要部分。而在我国的证券市场上,上市公司常见的股利分配方式一般有三种:派发现金股利、送红股、公积金转增资本。再考虑到几种方式的混合使用,全部股利分配政策共有八种形式:不分配、派现、送股、转增、派现加送股、派现加转增、送股加转增、派现加送股加转增。尽管从理论上讲,转增股本不属于股利分配范畴,但实践中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方案的宣布往往伴随着公积金转增资本的股本扩张行为。
1.2 股利支付率低,不分配现象严重
多年以来,重融资、轻回报一直是我国证券市场发展中的普遍现象。1994年以前,不分配利润的上市公司不多,1995~1999年纯现金分红公司数占上市公司总数的比例总体呈下降趋势,分别为28%、19.2%、22.8%、24.5%、25.2%,远低于1994年的44.1%的水平。虽然也有上市公司在采取其他分配形式的同时结合现金股利的分配,但综合起来讲,分配现金股利的公司比例仍然偏低。投资者在扣除所得税后,实际所得寥寥无几。
鉴于不分配股利的上市公司越来越多的状况,中国证监会于2000年出台的政策中,不得不将现金分红作为上市公司再融资的必要条件。自此之后,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家数显著增多。但与此同时上市公司股利不分配的问题仍然比较严重。2000~2004年的不分配比例分别为40.2%、28.8%、37.7%、41.4%、37.7%。而且从2000年后的股利分配情况看,虽然派现的增多了,但派现数额却减少了。
1.3 股利分配政策缺乏连续性
稳定的股利政策有助于维持公司良好的形象。在证券市场比较发达的国家,几乎所有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都会保持相对的稳定性。而我国的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股利分配随意性很大,股利政策改变频繁。1997~2000年间,连续四年分红的上市公司,仅为上市公司总数的7.44%,2000~2003年间,连续四年分红的上市公司,仅为上市公司总数的4.5%,即使是一些连续派现的公司,派现数额在各年间的分配也很不均衡。可见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方案随意性很强,缺乏既有利于企业正常发展,又能给予投资者稳定回报的股利政策,同时使投资者难以对公司的股利政策、股价变动趋势做出合理的预期。
2 非理性股利分配行为的原因分析
引起我国上市公司非理性股利分配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仅从经营者和中小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进行分析。
2.1 经营者的非理性决策
&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问题研究
点击下载
上一篇:浅析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垦企业的发展战略下一篇:跨国并购企业的文化融合问题
本文2010-04-27 16:07:45发表“财经金融”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60810.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