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环城旅游带发展的动力因子指标体系的构建

栏目:财经金融发布:2010-04-27浏览:3001下载227次收藏

(沈阳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摘 要:文章讨论了环城旅游带及其动力因子的内涵,建立了环城旅游带发展的动力因子指标体系,通过专家打分,利用spss软件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对指标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
关键词:环城旅游带;动力因子;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08)08—0002—02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城市化繁荣了经济,提高和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但是城市化给人们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由于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进作用,致使我们对工业化的重视,过度的工业化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人口集中、绿地减少、水源污染、空气污染现象严重;工业化造成的生活与工作节奏的加快使人产生烦闷、压抑的感觉。市内环境污染现象和紧张的身心推动城市居民在节假日、周末迫切回归自然,到城市周边开阔的空间、生态环境良好的地域进行休闲度假活动。于是环城旅游带日益受到学者的重视,研究环城旅游带发展的动力因子及其指标体系,对城市周
边地区的旅游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1 环城旅游带及其动力因子的内涵
1.1 环城旅游带的内涵

关于环城旅游带,学术界尚未形成统一的概念。1993年国家旅游局提出“环城市旅游度假带”概念。魏小安指出,“环”标明区位;“城市”体现发展的市场目标;“旅游度假”是提供的产品;“带”是一个范围,不是一个“点”,带是需要规模的,既需要较大的单体规模,更需要群体规模,也不是 “圈”,因为“圈”是封闭型的,之所以定义为带,也就是说要因地制宜,适度发展[1]。吴必虎曾在1999年提出“环城游憩带”(rebam)理论,他指出,环城游憩带是指发生于大城市郊区,主要为城市居民光顾的游憩设施、场所和公共空间,特定情况下还包括位于城郊的外来旅游者经常光顾的各级旅游目的地,一起形成的环大都市游憩频发地带[2]。

总之,关于环城旅游带的概念,是指发生于大城市周边地区,主要为城市居民和外来客人光顾的、满足其观光、休闲、度假等旅游需求的环大都市的旅游活动频发地带。由于受地形、道路或其他障碍物的限制,环形结构往往呈不规则形状。环城旅游带的纵深距离,目前尚存在争议,因城市规模、辐射力、交通便捷性、旅游景区点布局的实际而有不同的距离标准,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环城旅游带发展的动力因子指标体系的构建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