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上半叶扎赉特旗蒙古人的多种经济
(内蒙古大学 外国语学院,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1)摘 要:文章以扎赉特旗非开放地区为研究对象,主要利 用《兴安南省扎赉特旗实地报告书》(兴安局、1939年)、《开放蒙地资料第五辑:西科后旗 扎赉特旗开放蒙地调查报告书》(兴安局、1939年)、土屋定国《兴安南省扎赉特旗事情》( 满洲帝国地方事情大系刊行会、1937年)等当时日本人在扎赉特旗进行实地调查而完成的报 告书,分析了20世纪上半叶扎赉特旗蒙古人的生存方式,阐明了他们的经济特点。
关键词:扎赉特旗蒙古人;多种经济
中图分类号:f12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09)03—0021—03
光绪28(1902)年,在清朝的压制下扎赉特旗扎萨克开放牧场,招民开垦。本旗最南端的嫩 江沿岸四家子、二龙梭口首先变成了汉民的报领地,押荒银为每垧地四吊二百文[1]。报领的土地从荒地变成熟地,升科之后,汉民换取土地执照,获得土地永租权也就是土 地使用权,于是汉民获得土地永租权,每年向蒙旗交纳地租的地区被称为开放地区。在 扎赉特旗,开放地区由南部向北部延伸,沿着开放沿线汉民涌入扎赉特旗,到民国时期这些 地区与扎赉特旗分离,形成独立的大赉、泰来和景星县。扎赉特旗的土著蒙古人的努图克人 和从卓索图盟喀喇沁、土默特旗而来的外来蒙古人集中在扎赉特旗非开放的西部地区。
1 扎赉特旗蒙古人的构成以及他们的经营方式
20世纪上半叶扎赉特旗的蒙古族由努图克人和外来蒙古人构成。努图克人是扎赉特旗的原住 民,属于老户。外来蒙古人是扎赉特旗开放以后才大量入住扎赉特旗的居民,属于新户。根 据有关文献记载,有个姓崔的卓索图盟喀喇沁蒙古人,1894年入住扎赉特旗阿拉丹花屯,属 于本屯最早的外来蒙古人[2]。可以推测,19世纪末期,就已经有外来蒙古人住在 扎 赉特旗深部的西北地区了。扎赉特旗开放以后,入住本旗的外来蒙古人逐渐多起来。他们找 努图克人作担保,得到站官同意后还得交纳一定的入住手续费。到了民国末期,取消担保制 度,外来蒙古人能够自由入住扎赉特旗,到20世纪30年代就在人数上远远超过了努图克人。 根据1935年的统计,扎赉特旗努图克人722户、4 449人,外来蒙古人3 233户、2 1 331人[2]。 以具体的村子为例,1939年阿拉丹花的外来蒙古人32户,努图克 人23户[2]。离阿拉丹花不远的丰屯,最早的外来蒙古人叫额日敦,1916年入住丰 屯,之后外来蒙古人逐渐增多,根据1948年的统计,丰屯的努图克人52户、外来蒙古人33户[3],呈现出外来蒙古人逐渐增多的趋势。
外来蒙古人务农为生,几乎都给努图克人当小作人。不论开荒面积多少,他们第一年交纳谷 物三石,第二年五石,从第三年开始交纳10石粮食、100斤猪肉的地租[2]。极少数 的外来蒙古人由小作人上升为自耕农,再扩大耕地后雇用他人,变成了地主。努图克人和外 来蒙古人之间没有形成文字契约,双方说定有关内容之后,努图克人指给他一片荒野,让他 认识开荒的大致范围。最初,努图克人拥有的耕地没有限制,多则达到200垧。扎赉特旗开 放时居住在开放地区的努图克人划分到面积不等的生计地,台吉90垧、壮丁45垧,生计地上 可以放牧,也可以耕种[1]。受到这种生计地的影响,非开放地区的努图克人所开 荒的耕地,也被限制90垧以内,这种耕地叫“户地”。耕种“户地”的人叫“地户”[ 2]。关于在哪里开辟户地,努图克人遵循农业不影响牧业,耕地不占用放牧过道的原则 。扎赉特旗茂力图屯,通过屯会把北山向阳一带作为放牧区域,规定这里禁止开荒。不仅仅 扎赉特旗的努图克人,其他蒙古地区的蒙古人也遵循着这个原则。比如,在阿鲁科尔沁旗, “蒙古人开荒种地很自由,不需要什么手续。但是,唯独有个必须遵守的原则,那就是开荒 不得侵犯牧业。喀喇托克勤屯的蒙古人不利用村子附近的沃土,而到20里远的地方去开荒, 就是这个道理。”[4]
扎赉特旗极少数的努图克人的户地已达到几百垧以上。以胡尔勒屯的德力格尔为例,20世纪 30年代末期,他有420天。户地分为三块,每户地的地租为10石粮食、100斤猪肉[ 2]。阿拉丹花屯包拖拉的户地达到118垧以上,也分在两处[2]。这说明,虽然 户地被限制在90垧以内,但是事实上努图克人并没有受到这一规定的限制,户地的多少决 定于努图克人是否有经济实力。20世纪30年代在扎赉特旗进行实地调查的日本人分析为什么 扎赉特旗努图克人中一部分人雇用小作人,而一部分人未能雇用时,这样谈到:“本旗民谁 都有一种特权,可以私占荒野招垦。但是,不招外旗人开垦或者招垦不了的情况占大多数。 这种区别的产生与他们的经济实力以及脑子的灵活性有关。脑子好使的人他就亲自到泰赉县 城,寻找那些想开荒种地的、从南部地区来的外旗人(外来蒙古人——笔者)或者汉人,与他 们交涉,把他们带到村子里。”这里分析了两个原因,笔者更加认同努图克人雇用小作人吃 地租,是因为他具有经济实力,能够提供农具,具备开荒耕种的条件一般来讲,家畜的头数影响着努图克人的经济实力,家畜越多,与之相应的经济实力也就越 雄厚。以上提到的胡尔勒屯的德力格尔,是扎赉特旗北部地区的屈指可数的富户,他台吉 出身。扎赉特旗刚刚开放的时候,胡尔勒屯一带还没有出现农业,努图克人过着古老的游 牧生活。随着外来蒙古人的增加,很多努图克人找外来蒙古人开荒种地。在胡尔勒一带,德 力格尔是最早开荒的努图克人之一。1927年,他除了饲养家畜以外,还开荒100天地。30年 代末期他的耕地面积已经达到420,雇用小作人20人。饲养牛100头,马120匹,羊2 000 只。雇用放牛的1人,放马的1人,放羊的4人。这些人赶着家畜,年内最少1次离开村子到几 百里以外的塔子城,家畜在那里摄取足够的盐分,吃上肥沃的绿草。
在扎赉特旗北部地区还有托力古尔(牛200头、马300匹、羊4 000只)、苏德尼玛(牛100头、 马100匹、羊3 000只)、阿日比吉夫(牛100头、马80匹、羊1 000只)、巴图宝音(牛200头、 马100匹、羊2 000只)等有名的富户,他们的经营方式大体上与德力格尔相同,未经营农业 之前,他们完全过着游牧生活。随着外来人口的增多,努图克人开始定居,1930年代末期, 沿着绰尔河流域形成了22个蒙古村①。定居之后,富户们过着半游牧半定居的生活。天气 寒冷的时候他们利用村子附近的共同草场,天气温暖、炎热的时候赶着家畜到 很远的草场,住在蒙古包。扎赉特旗的这些富户们,不仅拥有大量的家畜,还拥有大量的耕 地。他们在雇用外来蒙古人或者汉人开荒耕种方面最有实力,无论其开荒面积还是雇用小作 人数,一般的努图克人都是难以达到的。
除这种少数富户之外,很多努图克人饲养数十个家畜、打猎、制作贩卖勒勒车和马鞍等,基 本上自足自给,生活方式很原始。看着富户们经营农业,一部分努图克人也开始在力所能及 的情况下陆续雇用外来蒙古人,有实力的多开荒,稍微差一点的少开荒。另一部分没有一点 能力的努图克人干脆就不开荒,他们主要饲养少量的家畜,主要靠打猎、制作贩卖勒勒车和 马鞍为生。在一个村子里,努图克人的经济实力要比外来蒙古人好,几乎所有外来蒙古人都 是努图克人的小作人,很多努图克人都在雇用外来蒙古人开荒耕种。这种现象,在扎赉特旗 非开放地区非常普遍。以茂利图屯为例。本屯位于绰尔河东岸,离原扎赉特旗扎萨克王府巴 彦哈喇很近,农业没有发达,开荒耕种现象出现于民国时期。1939年日本人对本屯进行调查 ,并且以拥有1头牛相当于拥有0.6垧地的标准,划分了每个家庭的经济状况。根据《兴安南 省扎赉特旗实态调查报告书》中的《茂利图屯农家概况表》,全屯37户,其中努图克人26户 ,外来蒙古人9户,汉人2户。4户富户都是努图克人,他们的耕地超过100垧以上,牛10头左 右,他们都雇用外来蒙古人,有的甚至雇用6人。在中农群和贫农群中,除1户为汉人,其他 都为努图克人,他们
20世纪上半叶扎赉特旗蒙古人的多种经济
本文2010-04-27 15:58:16发表“财经金融”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60377.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