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辽宁可持续发展能力
(辽宁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辽宁 沈阳 110016)
摘 要:以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编写, 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2003~2007年)》公布的数字作为分析依据, 实际起止年份为2001~2006年,保证了《报告》的客观性、权威性和资料性。围绕生存支持 系统、发展支持系统、环境支持系统、社会支持系统、智力支持系统这五大支持系统,对辽 宁可持续发展能力做一整体判断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阐述如何加强辽宁可持续发展能力建 设。
关键词:辽宁;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能力建设
中图分类号:f127(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007—6921(2008)18—0002—03
可持续发 展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是80年代提出的一个新概念。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 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第一次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共 识。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以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 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 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 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我国的几位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专家认为,可持续发展 一词比较完整的定义是:“不断提高人群生活质量和环境承载力的、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 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满足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群需求又不损害别的地区或别 的国家的人群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从理论上结束了长期以来把经济发展同 保护环境与资源相互对立起来的错误观点,并明确指出了它们应当是相互联系和互为因果的 。
1 辽宁可持续发展总体能力分析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其生态和地理条件下人民和体制的 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低可以通过生存支持系统、发展支持系统、环境支持系统、社会 支持系统、智力支持系统五大系统来衡量。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形成和培 育,都离不开这五大支持系统的共同作用和综合贡献,而其中任何一个支持系统的失败都会 破坏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能力。为了实现辽宁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必须对辽宁的可持续发展能 力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然后有针对性地加强辽宁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
从总体上看,2007年辽宁可持续发展总体能力的总指数为47.50,从2003年的全国第5位下滑 到2007的全国第9位,处于中上游水平,上海(66.60)、北京(66.12)、天津(56.66 )、 浙江(52.36)、广东(52.10)、江苏(51.67)和福建(47.76)等8省市位居辽宁前面。 其中,生存支持系统和环境支持系统的指数与2003相比都有所上升,特别是智力支持系统指 数全国排名下降3位;而且,环境支持系统的指数虽然比2003年提高,但位次由2003年的第2 3位下降至2007年的第25位。可见我省的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水平呈下滑趋势。
2 辽宁可持续发展各系统分析
可持续发展能力可以通过生存支持系统、发展支持系统、环境支持系统、社会支持系统、智 力支持系统五大系统来衡量。
2.1 生存支持系统
生存支持系统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一个地区的生存资源对于该地区人口基本生存需 求的最大满足程度和承载能力。它以供应人口并保证其生理延续为标识。生存安全能力受制 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诸如生存资源禀赋等自然因素,农业劳动者的数量、素质等社会因素, 资金和能量的投入强度等经济因素,新品种的应用、耕作制度的变革等技术因素,农业的组 织形式、农业政策等制度因素。同时生存能力随着社会经济技术条件的改变而改变。如果一 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能够满足当代人和以后各代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需求,则该国或该地区就 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的初步条件,如果在自然状态下不能被满足,则应依靠科技进步寻求替代 资源来满足人口对资源的需求。可见,生存支持系统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2002年 )生存支持系统包括生存资源禀赋、农业投入水平、资源转化效率和生存持续能力等4项指 标。
2007年辽宁生存支持系统总指数为44.66,在全国居第13位,比2003年上升1个位次,处于全 国中游水平,可见资源对人口的承载能力一般。其中,资源转化效率、农业投入水平指数、 位次均呈上升趋势,资源转化效率指数由2003年41.94升至2007年的50.27,由2003年的第9 位升至2007年的第3位,上升了6个位次,显现出辽宁资源转化效率较高;农业投入水平指数 2007年比2003年提高了的4.29,提高了1个位次。生存资源禀赋、生存持续能力均呈下滑趋 势,生存持续能力指数下降了9.62,比2005年下降了6个位次,表明生存资源禀赋和生存持 续能力都不高。
2.2 发展支持系统
发展支持系统又称动力支持系统,它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人力、技术和资本可以转化为 产品和服务的总体能力, 发展支持系统反映了区域的发展能力,可持续发展要求这种能力在 不危及其他子系统的前提下,应当与人的进一步需求同步提升和增长。发展支持系统是可持 续发展的动力牵引。
发展支持系统包括区域发展成本、区域发展水平和区域发展质量等3项指标。
2007年辽宁发展支持系统总指数为43.89,位居全国第9位,与2003年位次相同,处于全国中 上游水平,可见辽宁具有较强的动力支持能力。其中,反映工业经济效益、产品质量、经济 集约化情况的区域发展质量指数、位次均呈上升趋势,指数由2003年49.29升至2007年的52. 89,由2003年的第16位升至2007年的第8位,上升了8个位次,显现出辽宁较高的区域发展质 量。区域发展水平指数呈下滑趋势,其指数2007年较2003年下降了8.71,由2003年的第7位 下降至2007年的第9位,区域发展水平不够高。此外,区域发展成本指数由2003年49.83降至 2007年的41.12,由2003年的第6位降至2007年的第10位,说明辽宁区域发展成本在降低,这 与其区域发展质量的提高是相辅相成的。
2.3 环境支持系统
环境支持系统反映了环境的缓冲能力,人类对区域的开发、人类对资源的利用、人类的经济 增长、人类对废物的处理等,均应维持在环境允许的容量之内。如果过分地掠夺资源和能源 ,破坏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人类自身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就会遭到破坏,可持续发展便 难以为继。环境支持系统以其缓冲能力、抗逆能力和自净能力的总和来维护人类的生存支持 系统和发展支持系统。环境支持系统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约束限制。
环境支持系统包括区域环境水平、区域生态水平和区域环境抗逆水平等3项指标。
2007年辽宁环境支持系统总指数为43.74,排在全国第25位,与上年位次相同,处于全国下 游水平,可见辽宁环境支持能力十分薄弱。其中,区域环境抗逆水平指数由2003年44.28升 至2007年的55.03,由2003年的第12位升至2007年的第4位,显现出辽宁对环境抗逆水平在不 断提升。区域环境水平、区域生态水平呈下滑趋势,其指数由2003年的21.54、58.92降至20 07年的17.96、58.22,位次由2003年的第27、16位下降至2007年的第28、19位,表明辽宁区 域环境水平在很差,区域生态水平很一般。可以看出
透视辽宁可持续发展能力
本文2010-04-27 15:58:00发表“财经金融”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60353.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