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海峡西岸城市群城市体系规模结构特征与优化

栏目:财经金融发布:2010-04-27浏览:2895下载281次收藏

(福建师范大学 经济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摘 要:通过分析海峡西岸城市群城市规模结构方面的现 状与特征,提出了未来城市群规模优化发展的构想与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海西城市群;规模结构;首位度;人口规模优化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007—6921(2008)24—0004—04

城市群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不同等级、不同规模、职能的城市依托现代化的交通与 信息网络体系构建而成的城市集合体。我国已经形成了三个国家级城市群以及若干个地区城 市群。海西城市群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正在崛起的新兴地区级城市群,具备一定的区位优势 与经济基础。

1 海峡西岸城市群概述
海峡西岸城市群以福州、厦门和泉州市为中心,外延到漳州、莆田、宁德,并向三明、南平 和龙岩辐射。包括福州、厦门、泉州、漳州、莆田、宁德六个省辖市,福清、长乐、晋江、 南安、石狮、龙海、福安七个县级市和28个县。土地面积55万km2,占全省面积的44% ;人口为2 508万人,占全省人口的7142%。gdp占全省的84%,是海峡经济区的核心地区, 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发展最快、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的,是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 引擎,是祖国大陆对台经贸的前沿阵地。

海西城市群全部由沿海城市组成,是我国距离台湾海峡最近的大陆地区。闽南地区与台湾在 语言上相同,福建的泉州是著名的侨乡,两岸许多居民拥有共同的习俗、信仰,因此,海西 城市群拥有得天独厚的对台亲缘优势,在吸引台商投资、发展两岸经贸往来方面,能够起到 显著的作用。海西城市群有全国独创的“台商投资区”,有将来作为两岸更紧密经贸关系试 点区“的厦门市,同时又拥有众多具备一定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以福州、长乐、福清、厦 门为首电子信息产业,以湄洲湾至厦门海沧一带为基地的石化产业,以厦门、福州为核心的 汽车产业以及晋江的鞋产业、石狮的服装产业,都是具备一定规模的大型区域产业集群,其 中不乏世界级的区域品牌。此外,海西城市群地处我国两大经济板块中间,在区域分工协作 体系与交通干线充分建立的基础上,能够充分吸收长三角、珠三角两大增长极的辐射与扩散 ,具备其他内陆地区无法比拟的区位优势。海西城市群是我国继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之 后又一个正在崛起中的以产业分工为基础的沿海大型城市群。

在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牵头,两岸四地城市竞争力专家首度携手,南开、清华、北大、香港中 文大学、澳门大学和台湾政治大学等著名高校和地方近百名专家联合完成的2006年《中国城 市竞争力报告no4》蓝皮书中,海峡西岸城市群的效率排名第二,城市群综合竞争力排在 全国第6位。足以反映出“海西”城市群的综合生产率高、可持续发展空间大、吸引力较强 的特点。未来海西城市群将随着三大中心城市自身结构的不断优化、规模不断壮大,逐渐形 成东部沿海地区新生的增长极。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资料来源:倪鹏飞主编:《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4》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2 海峡西岸城市群的城市规模结构特征
2.1 海峡西岸城市群规模结构特征分析

对城市群的研究应从规模、等级、空间、职能四个方面入手,通过城市人口规模、城市群空 间形态、相互作用,经济辐射力以及城市基本经济部门等多个指标的分析研究,总结城市群 在规模结构、空间结构、职能结构三个方面的特征,并利用区域经济学与经济地理学相关理 论,对城市群未来结构的发展加以优化设计。本文着重研究海西城市群的规模结构,试图通 过城市群规模结构的经济地理学中的城市规模分布理论分析,描述海西城市群规模结构中若 干特征,并在区域经济学与经济地理学框架内加以合理的改进与优化。

城市人口规模常常是城市极重要的一种综合性特征。现代城市最大的已达上千万人口,小的 只有百千人。我国现行的城市规模等级划分体系是以城市非农人口为基本依据,根据城市非 农人口的大小将城市划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级为特大城市,城市非农业人口规模大于100万; 第二级为大城市,其人口规模介于50万~100万之间;第三级为中等城市,其人口规模介于20 万~50万之间;第四级为小城市,其人口规模小于20万。由于当前我国各区域城市化发展迅 猛,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许多学者在现行城市规模等级中上加入超大城市这一级。将城市非 农业人口大于200万的定义为超大城市。

海峡西岸城市群包括福州、厦门、泉州、漳州、莆田、宁德六个省辖市,福清、长乐、晋江 、南安、石狮、龙海、福安七个县级市和28个县,本文主要研究其中13个城市。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资料来源:福建统计年鉴2006

我们可以根据辛格在1936年提出的反应规模—序位关系的幂函数方程,对海西城市群的规 模结构水平进行定量分析。

根据函数:pi=kri

式中:pi是一国城市按人口规模从大到小排序后第i 位城市的人口数;ri第i 位城市 的位序;k是常数。
将等式两个同时取对数可得
lnp = lnk - qlnr 

根据海西城市群2004年个城市的非农人口资料,通过回归分析可以求出得出回归方程为
lnp=5.211077-1.06679lnr
  化简后得到方程为
k=183.29,q=-1.06679。
  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r=-0.9729。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同时通过城市首位度公式计算各类城市首位度指数可得:
2.2 海峡西岸城市群规模结构特点
2.2.1 海西城市群的规模结构呈近似的塔状分布,特大城市、大城市、中小城市分布比较 均匀。可以看成海西城市群的规模结构较好。根据辛格的规模对数分布理论,|q|值接近1 ,说明规模分布接近捷夫的理想状态;|q|值大于1,说明规模分布比较集中,大城市很突 出,而中小城市不够发育,首位度较高;|q|值小于1,说明城市人口比较分散,分布在各 等级城市里,高位次城市规模不很突出,中小城市比较发育。从回归分析可以看出,回归方 程得相关系数为-0.9729,说明方程的拟合程度很好,根据回归方程得计算得出q=-1.06679 ,近似于1,说明海西城市群的规模分布接近捷夫的理想状态,即对数正态分布。由此看出海 西城市群中各等级城市均衡发展,高次位城市规模并不突出,大、中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海峡西岸城市群城市体系规模结构特征与优化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