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论会计第五假设——收益均衡假设

栏目:财经金融发布:2010-04-27浏览:2096下载300次收藏

(1.中国矿业大学 管理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8;2.南京审计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9)
摘 要:对收益均衡和利润操纵的概念进行了辨析,分析了收益均衡的动因和约束因素,并提出收益均衡假设应当成为传统会计四大假设之外的第五假设。
关键词:收益均衡;利润操纵;动因;约束因素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08)13—0033—02 

早在1953年heyworth就观察到“有多种会计技术被用来影响净收益在连续会计期间的分配……其目的是为了均衡或弄平期间净收益波动的幅度”2(heyworth, s.r,1953),由此提出收益均衡的概念,即有意地将收益正常化以便使其达到想要的趋势和水平。到了21世纪,在委托代理制普遍存在的情况下,因为信息的不对称和沟通障碍的存在,企业管理当局广泛存在利用自身信息优势通过选择更恰当的会计政策调整会计数据,以向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传递更有用的价值信号的收益均衡行为。针对这种现状,笔者认为传统的会计四大假设——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之外,还应当增加第五假设——收益均衡假设。
1 收益均衡的概念区分

一般认为,收益均衡与利润操纵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两个基本原因,实践中由于证据的缺乏和会计专业标准的可伸缩性,对二者并未严格地区分,导致了人们对其概念的混淆。实际上,这两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为了正确把握收益均衡的内涵,我们有必要从以下四方面对其进行辨析。
1.1 合法性

是否违背会计法规准则的规定是收益均衡与利润操纵最根本的区别。大部分国内外学者关于收益均衡的定义是在法规准则允许范围以内,利用会计规范的灵活性来调整会计收益的行为。而利润操纵则超越了法规的界限演变为欺诈行为,因此在监管政策完善且执行有力的环境中这种违规行为将会受到严厉制裁。
1.2 运用手段

收益均衡是以合法合规为前提的,所以其采用的手段多是针对会计规范的灵活性和滞后性,如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的变更、会计方法选择时点的运用、交易事项发生时点的控制、关联交易及资产重组等。而利润操纵则是以无中生有凭空捏造、断章取义等违规手段来粉饰财务报告,通常采用虚列、隐瞒重要事项、提前确认收入与推迟确认费用,潜亏挂账、随意改变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等。
1.3 影响期间

虽然会计方法可以依据会计准则在适当的情况下予以变更,但变更的限制条件较为严格,而且短期内不能反复变更,一经选定就会对会计收益产生长期影响,所以收益均衡是一种长期行为,从较长时间来看,它只会影响实际收益在不同会计期间的反映和分布而不会增加或减少企业的实际收益。而利润操纵则是带有明显短期特征的造假行为,通常只在为了达到某个特殊目的时才采用。
1.4 所起作用

虽然收益均衡和利润操纵都会使会计信息出现不同程度的失真,但两者的作用还是有差别的。收益均衡虽然会降低报表信息的真实性程度,但是当管理者预期到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或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有所规划时,他往往会对企业当期的盈利进行调整,以适应未来发展。由于净利润是财务报表中的重要指标,且经营者必须对财务报表的公允性承担一定责任,因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论会计第五假设——收益均衡假设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