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广播电视十二五规划
****自治县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广播电视是我们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承担着把党和国家的声音传入千家万户、把中国的声音传向世界各地的政治任务,担负着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抗灾救灾应急指挥、维护人民群众公共文化权益等社会责任,具有很强的政治属性和社会属性;同时广播电视又是我国文化同内容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民群众提供新闻资讯、文化娱乐、社会教育等服务,承担着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消费需求的任务,具有很强的产业属性和经济属性。
一、“十一五”期间发展基本情况
(一)发展现状
到2009年8月,**县广播电视局共有正式在编职工24人(全额拨款),全局职工中本科学历8人,专科学历14人,初中2人。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1人,其中副高1人、中职5人、初职5人;内设局办公室、事业科、网络部、新闻部、财务科五个科室。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拨入的24人经费和有线电视入网收视维护费、广告费等收入。2008年创收达2398776元,到2009年8月,固定资产累计投资达15219195.92元。
1、事业建设快速发展
随着**县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为让更多的边远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群众享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果,**县委、县政府把做好新时期广播电视工作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和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一号工程和民心工程,作为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传播先进文化,普及科技知识,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平台和工具,进一步加强领导,加大投资力度,采取有力措施,促进广播电视事业不断发展。
在2006年初召开的县第十次党代会和县第十四届人大第四次代表大会上,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县将农村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列为今后五年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每年县财政投资100万元,在全县8个乡镇通有线电视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农村有线电视“村村通”。
2006年县财政投入100万元,依靠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干部、广大群众的支持,建成光缆干线96公里,覆盖3个乡镇、15个村委会、65个自然村,发展用户近5000户;2007年投资470万元,新建光缆干线200千米,覆盖8个乡镇、30个村委会、85个自然村,发展用户7500户;2008年,根据《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昆明市推进广播电视网络事业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昆政办[2008]83号)文件,按照《昆明市2008年100个行政村光缆工程实施组织方案》,光缆联网工程资金由市政府承担30%,昆明市广播电视网络有限责任公司承担30%,各县(市)区承担40%。**县完成10个行政村光缆联网工程建设,总投资442.728万元;2009年,按照国家及省市广播电视局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截止2009年4月27日,**县8个乡镇、112个自然村、3190户直播卫星工程建设任务全面完成。
到2009年6月,**县建成有线电视光缆干线520千米,拥有有线电视用户36000余户,节目套数由刚建网的13套增加到现在的39套。
2、宣传水平显著提高
认真贯彻党的宣传工作方针政策,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按照“三贴近”原则,加强领导,增加投入,改善工作条件,切实抓好广播电视宣传工作。在广播、电视新闻和各类专题节目制作上,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全面反映**各族群众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展现的勃勃生机和活力,为**县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舆论环境,提供智力支持。特别是在**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创建国家园林县城等工作中,加大宣传报道力度,使“申遗”、“创卫”、“创园”等工作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县委、县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在发展有线电视,扩大覆盖面,满足各族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同时,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开辟新的宣传平台,更好地把中央、省、市、县的声音传送到千家万户,把科学法律文化知识、各类致富信息及时送到各级干部和各族群众中。
2006年投资68万元,购置2套发射装置,转播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调频广播节目,开播****自治县调频广播电台,听众可以听到更高质量的调频广播节目,反映良好。上级的关心,群众的支持,是做好广播电视工作的不竭源泉和动力,更增强了全局干部职工做好各项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从2003年开始,**电视台、**调频广播电台依靠各级的投入和自我筹措资金,投入近200万元,加大采、编、播设备的更新改造力度,改善办台条件,逐步实现非线性编辑、网络传输、硬盘播出和自动监控,节目质量明显提高。目前,**电视台有3套非线性编辑机,2套硬盘播出设备,新闻记者共配备5台手提电脑、4台台式电脑、2部cd采访机,并购置2台标清摄像机和一套5米摇臂,**调频广播电台有3套音频工作站。
3、广播电视体制机制不断创新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体干部职工统一思想,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大局意识,牢固树立“立足本职、岗位创优、争创一流”的理念。通过开展软环境建设活动学习,为广大有线电视用户提供快捷、优质的管理维护质量,不断提高农村有线电视覆盖率;坚持新闻“三贴近”原则,为推进和谐**构建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
深入开展“阳光政务工程”,精简办事程序,加大行政审批监察力度。根据县委、政府、县“软环境建设”办公室要求,由局主要领导在**电视台作出公开承诺,向社会公布局领导联系方式,设置政务公开栏、领导干部工作去向监督牌,抓好“一办法、三规定”的落实。以开展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明确工作重点,制定好整改方案。整改落实方案做到“四明确一承诺”,针对查摆出来的问题,完善广播电视体制机制,以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下放及实施“扩权强县”试点为契机,清理过去制定的一些政策措施。废除了1条内部考核管理办法(《****自治县广播电视局新闻部、网络部考核管理办法》);完善了3条管理规定(《****自治县广播电视局请销假制度》、《****自治县广播电视局机房播出工作制度》、《****自治县广播电视局公务用车管理办法》);创新2项广播电视体制机制(有线电视网络管理维护实行片区承包协议、****自治县广播电视台广告专题拍摄制作及资料复制管理办法)。进一步增强全体党员干部职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县委对当前形势的科学判断和一系列正确决策部署上来。
为加快我县广播电视网络事业的发展进程,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促进**广播电视网络事业向市场化方向积极转变,根据县委主要领导2009年3月26日调研**县宣传思想工作时,要求县广电局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尽快组建县广播电视网络有限责任公司。结合我县广播电视网络实际情况,借鉴昆明市各县(市)区先进经验,经多方调研,制定切实可行的《****自治县广播电视网络有限责任公司组建方案》、《****自治县广播电视网络有限责任公司章程》。在县委、县人民政府、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工商局等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仅用近两个月时间就办理完毕公司注册等相关手续,2009年9月1日网络公司人员到位。
3、受表彰情况
(1)2008年2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评为“全国广播电影电视系统先进集体”,被云南省广播电视局为“云南省广播电视系统先进集体二等功”;
(2)2006年、2007年在昆明市广播电视局对县(市)区目标考核中连获县(市)区考核一等奖。
(二)广播电视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县的广播电视事业虽然实现了持续健康发展,但与县委、县人民政府“跨越发展、富民强县”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与人民群众日益
某县广播电视十二五规划
本文2010-04-11 11:21:59发表“工作计划”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56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