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城镇建设十二五规划

栏目:工作计划发布:2010-04-11浏览:2599下载294次收藏

**县城镇建设“十二五”规划
县“十二五”规划编制领导组:
“十一五”期间,县委、县人民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推进我县的城镇化进程,为全县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搭建良好的平台。“十二五”时期是我县城镇化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关键时期,也是我县推进城乡一体发展,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为进一步推进我县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达到以城带乡、以乡促城的良好效果,根据“必须坚持城镇带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原则”,结合我县城乡建设事业发展实际,经过集思广益和深入调查研究,特制订《**县城镇建设“十二五”规划》。
一、“十一五”城镇建设的简要回顾
(一)取得的主要成绩
“十一五”期间,我县城镇化建设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统筹兼顾、突出特色、提高质量、注重实效、建管并重、加快发展,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全县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1、城镇化步伐明显加快。2009年全县城镇化率达22.8%(预计2010年达到24.3%),比2005年末增加7.72%;城镇建成区面积达5.86平方千米(预计2010年达8.17平方千米),其中县城建成区面积达1.56平方千米(预计2010年达1.71平方千米),城镇人口达4.5万人(预计2010年可达4.6万人)。全县初步形成以诺邓镇为中心,漕涧镇、旧州镇、白石镇为依托,覆盖全县共同发展的城镇发展体系,小城镇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成为转移剩余劳动力和增加群众收入的主要载体。
2、规划工作成果显著。“十一五”期间,全县共争取规划编制经费约610万元用于各项规划的编制,到2009年底,全县除宝丰乡、关坪乡未完成集镇规划编制(预计2010年可完成)外,其余9个乡镇均已完成集镇规划编制,县城在“十一五”期间不仅完成了总规修编,而且还完成了县城控制性详规和绿地系统规划编制。逐步开展了宝丰乡大栗树、旧州镇旧州村等重点村庄的规划编制试点工作。为加快旅游资源的开发,编制了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诺邓的保护规划和住房详细规划及宝丰古镇的保护规划。
3、市政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从2006年起先后投入资金约3826万元切实改善县城市政基础设施,在县城建成600米长的环北路中段,建成了县城沿江路绿色长廊和太极休闲园,完成环北路、人民路、新云路、胜云街、文笔路的绿化行道树和道路硬化,完成圈桥头至养护段1500平方米的路面建设,完成县城南面入口长286米和老石检公路长900米的路面硬化。在县城主街道人民路和文笔路架设12座灯桥,安装105盏庭院灯,完成县城三个入口和后山巷灯光亮化工程。各乡镇先后筹措资金约1360多万元在乡(镇)政府所在地的集镇开展美化、亮化、绿化工程,不断改善人居环境。
4、创建省级园林县城工作稳步推进。按照“精巧、典雅、秀美、文明”的建设思路,我县于2008年启动创建省级园林县城工作。县城绿地总面积达461548平方米,县城绿地率达29.6%(预计2010年可达30%),绿化覆盖率达33.8%(预计2010年可达35%)。投入资金95万元完成县城虎头山亮化工程,延伸了沘江河岸的绿色长廊,投入1200多万元实施占地100多亩的黄龙山公园一期建设,完成了沘江河县城段的绿化,开展园林小区(单位)创建工作,增加了县城单位内拆墙透绿的面积。
5、集镇综合开发力度不断加大。县城沿江综合小区100多亩的土地综合开发工作全面结束。县城大寨田片区建设已初具规模,交林小区的开发顺利实施。投资2.6亿元的下坪玉龙湾小区开发已基本完成建设前期相关工作,进入建设阶段。结合跃龙二级公路实施,着手投资7.5亿元的锁里场箐的环境整治和开发工作。白石镇31.42亩土地综合开发逐步实施,启动漕涧镇三轮土地开发83.1亩。旧州镇移民街和业主营地131.68亩的开发建设已基本完成,长新乡新坝小区60亩土地的开发建设即将结束,宝丰乡启动76亩土地综合开发工作。全县城镇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
6、生活垃圾、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加快。按照省政府治理沘江污染的总体部署。先后投入800万元启动县城生活垃圾处理场和污水处理厂的建设(2010年可以完成县城垃圾处理场的土建工程和防渗工程,污水处理厂的土建工程和部分排污管网的架设),编制了白石镇、长新乡、宝丰乡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初步设计方案。结合我县经济、人口状况,着手研究旧州镇、漕涧镇的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集镇所在地的垃圾进行集中堆放焚烧处理。
7、房地产业迅速发展。我县房地产开发始于2006年3月由大理茶马古道房地产公司在县城大寨田建设的9000平方米的经济适用房。2009年大理茶马古道房地产公司在大寨田继续建设2295平方米的经济适用房、开发8230平方米的商品房。红河明丰房地产公司在沿江综合小区投资2000万元建成110套(32000平方米)住宅和22个商铺(2010年又在沿江综合小区建设6123.36平方米的商铺和1910.88平方米的车库)。2009年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成立**县佳禾房地产公司,投资3750万元在县城交林小区开发25000平方米的商品房和商住房。2010年初在漕涧镇成立**乾琨房地产公司。
8、住房保障工作措施有力。先后安排92户职工入住县城经济适用房,投入2180万元先后建设3万平方米(预计2010年再增加建设2.5万平方米)廉租房安排低收入群众和职工入住。对全县49055户约771.565平方米住房完损等级进行了调查。2009年积极向省建设厅争取了省级农村危房改造资金500万元,对我县500户困难群众户进行了危房改造。完成了全县119所中小学校舍858栋、约建筑面积241583平方米的安全排查工作,为解除校舍安全隐患奠定了基础。
9、古村古镇保护与开发工作进展顺利。依托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诺邓和宝丰古镇的文化历史底蕴,进一步提升**的旅游文化形象,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投入8万元重新委托大理州规划设计研究院完成诺邓保护规划的数字化地形图文本修改工作。投入52万元修复诺邓古村内道路,并对房屋建筑破损性墙面进行修复,同时在诺邓古村孔庙成功举办了两次“祭孔”大型活动。宝丰乡投入28万元编制了宝丰古镇保护规划。结合古镇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投入60万元改造了200米长的河岸建设,并投入540万元完成古镇的绿化、亮化工程。
10、市政管理工作不断强化。县城形成以城建监察、环卫、园林管理相互配合的公共秩序管理工作,对占道经营、乱堆垃圾和违章建筑、张贴小广告进行经常性的治理,维护好公共设施。对县城卫生实行全天保洁,在主要路段设立垃圾房,对县城绿化做到经常性的管理,保证行道树的成活率。白石、漕涧、旧州建制镇设立环卫站负责集镇的环卫管理工作,漕涧镇成立城市监察中队开展市容市貌的整治。
11、配合移民点建设工作成效明显。围绕县内澜沧江功果和苗尾两大电站的建设,做好功果、苗尾两大电站相关移民点的测量、规划设计的相关工作。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将旧州移民点建设成为具有 “小桥流水”特色的白族民居式一流移民点。实施好电站淹没区内群众和单位搬迁的测量、规划、设计等相关工作。
12、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卓有成效。2006年实施的旧州镇旧州小康示范村累计投入资金100万元,2007年起实施的宝丰乡大栗树小康示范村累计投入资金1832.87万元,都已完成所有规划建设项目,并通过州级验收。2009年启动的团结乡河南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规划投资1739.535万元,目前正按规划方案,稳步推进各项建设项目。
13、建筑安全质量管理工作监管有力。全面加强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健全完善建筑施工监督管理长效机制,对所有的施工许可项目进行经常性的检查,确保施工质量。进一步强化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在建设施工过程中认真开展安全工作,与各建筑施工企业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在 “春节”、“五一”、“民族节”、“国庆节”等节假日开展大型安全生产检查活动,同时认真开展专项检查活动,有效的消除了建筑安全隐患。
14、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居工程工作扎实。根据国家实施抗震安居工程政策的总体要求,对全县11个乡镇86个村委会进行全面普查,总计普查51250户184277人,房屋55300间,建筑面积5530000平方米。根据调查结果,全县需要加固改造20000户,拆除重建10000户,特别危险急需加固改造13000户,特别危险拆除重建8000户。共投入资金1376.4万元完成拆除重建360户、全面加固改造856户、局部加固改造3424户。2008年7月,按照县人民政府的工作部署安排将农村民居地震安居工程的相关管理工作移交县地震局。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十一五”期间我县的城镇化进程虽有较快的发展,但由于受经济、社会、文化等自然客观条件的制约,仍存在着城镇化程度低,基础设施滞后,规划管理薄弱等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城镇发展不平衡。近年来,城镇发展整体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和进步,但在城镇建设上仍有较大的差异性和不均衡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县城镇化进程。目前全县形成以县城为中心的西部发展较快,东部发展缓慢。
二是建设特色不明显。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城镇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力度不足,生态环境质量不高,人员素质不够高强,已成为制约城镇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和投资环境改善的重要因素,不仅是水、电、路基础设施落后,而且文化、娱乐、体育、环卫等方面的设施也较为落后,社会服务功能较弱。
三是城镇辐射作用不强。主要表现在城镇工业基础薄弱,无支柱产业,工业企业竞争力不强。小城镇数量过少,规模过小,功能过弱,缺乏带动整个县域经济发展的足够的经济辐射能力。
四是原有的规划起点不高,管理手段及方法滞后,规划“龙头”的作用无法体现,特色不浓,文化底蕴不够突出。规划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村庄规划处于起步阶段,管理比较薄弱,公共基础设施严重缺乏。
五是受财力影响,对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不足,城镇基础设施管理和维护难度大。
二、“十二五”城镇建设的发展思路、目标和对策措施
(一)发展思路
在“十二五”期间我县城镇建设坚持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城镇带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按照“城镇活县”、“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城镇建设十二五规划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