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1世纪经济报道》:公用事业改革不等于产权转让——特许经营专家徐宗威谈市政公用事业改革

栏目:农林鱼水论文发布:2010-03-12浏览:2153下载273次收藏
 

政府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要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人民群众已经把税费都交给政府了,就应该由政府投资。政府是理所当然的城市公用事业投资主体,但可以不是经营主体。

以引入市场机制为主要内容的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全面启动四年来,很多城市都进行了改革探索和实践。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安徽省40%的公交企业、50%的供水企业、80%的燃气企业的国有产权已经出让。深圳市水务45%的股权转让。上海浦东水务50%的股权已卖掉。全国城市50%以上水厂的股权已经出让转让。

“产权是大事,没有十分把握轻易动不得。”在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日前主办的“城市公用事业改革研讨会”上,特许经营专家、建设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徐宗威对这类现象表达了深深的忧虑。

会议期间,徐宗威副司长围绕公用事业改革的产权和经营权问题回答了本报记者的提问。

产权改革不能包治百病

《21世纪》:据我们了解,过去一段时间,许多地方在城市公用事业改革方面,更多地采取了产权改革的方式,应怎样看待这一现象?

徐宗威: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全面启动以来,很多城市都进行了有益的改革探索和实践。

但是,改革中也存在一些需要反思的问题。现在谈改革,似乎必谈产权出让、股权转让。许多地方对此情有独钟,似乎产权动了才算是改革。可动产权是大事,没有十分把握轻易动不得。

《21世纪》:改革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对产权转让情有独钟的局面?

徐宗威:我想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中央有政策。中央在十五大提出了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重要任务,强调该退的要退出来,抓大放小,改变国有经济一统天下的局面。既然中央说了,地方当然可以做。这叫有“尚方宝剑”。

二是地方有需要。城市建设发展很快,需要建设资金,增量没钱就想办法把存量做活,存量出让转让自然可以有钱进账,政府的行政效力看上去提高了。

三是企业有要求。国企改革势在必行,各行各业都改了,你不改不行。特别是涉及价格、人事制度,国企没人管,改成民营了、改成合资企业了,优惠政策就来了。所以热衷于产权改革,也是企业改革的一个现实选择。

《21世纪》:市政公用事业方面对产权改革的热衷会带来怎样的问题?

徐宗威:产权改革不能包治百病,而且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

一个是与改革的目标相悖。改革要促进城市公用事业发展,促进公用事业国有企业发展。但产权拿走了,新股东更多关心的是股权的利益、企业的利益,而不是社会公共利益,更不是城市公用事业的发展。产权改革后很多地方的城市公用事业发展规划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21世纪经济报道》:公用事业改革不等于产权转让——特许经营专家徐宗威谈市政公用事业改革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