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未来减缓气候变化国际制度谈判的可能途径(张晓华 刘滨)
2004年11月4日,随着俄罗斯总统普京的签字,宣布俄罗斯已正式核准《京都议定书》,在经历漫长的等待后,《京都议定书》终于迎来了生效的曙光。这同时意味着围绕后续承诺期减缓气候变化国际规则的谈判即将展开。长期以来,由于《京都议定书》前途未卜,关于进一步减缓气候变化的谈判都末能展开,但各个国家均未停止过对未来减缓气候变化机制的探索。其中的焦点无疑是美国是否加入和如何加入以及发展中国家如何参与的问题。随着《京都议定书》的生效,这些问题都将进入谈判的议事日程。而下一步关于制定减缓气候变化新规则的谈判将如何展开,也将成为各方关注的具体问题之一。本文将对启动未来谈判的可能途径进行初步的分析。
为了分析下一阶段谈判的启动途径,我们可以先来回顾一下《京都议定书》的由来。《京都议定书》来源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4.2(d)条的规定,该条款规定要在《公约》第一次缔约方大会(copi)上审议《公约》 4.2(a)(b)条款(其为附件一所列缔约方规定限排)的承诺是否充分,由于在柏林的第一次缔约方大会上,各缔约方一致认为《公约》4.2(a)(b)的承诺不够充分,并一致同意开始一个进程,通过议定书或者其他法律文件的形式加强附件一所列缔约方在《公约》有关条款下的承诺,这也就是“柏林授权”的主要内容。根据“柏林授权”成立的特设小组在经过8次会议后,将准备的谈判文本提交给予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第三次缔约方大会(cop3),并由此诞生了《京都议定书》的正式文本。
未来新的国际制度极可能也将延续《京都议定书》的形式,即以一种具有法律效力文件的形式出现。根据目前的态势,其最可能启动的途径,不外乎以下4种:
(1)重开“《公约》4.2(a)(b)有关附件一所列缔约方规定限排的承诺”议题的谈判。对《公约》4.2(a)(b)是否充分的第一次审议直接导致了《京都议定书》的产生。同时《公约》规定对该条款承诺是否充分的第二次审议最迟应于1998年12月对日展开,因此在cop4会议上在该议题下曾就此展开了激烈的谈判,最终没有达成一致意见。后来在1999年召开的cop5会议上,七十七国集团加中国提出将该议题的名称改为“关于《公约》4.2(a)(b)实施是否充分的审议”,虽然只是一词的改动,其含义相差甚远,由于未能达成共识,该议题在以后的cop会议上就一直处于暂时搁置状态。而随后的cop会议焦点都集中在为挽救《京都议定书》的努力上,因此该议题谈判一直没有任何进展。受《京
启动未来减缓气候变化国际制度谈判的可能途径(张晓华 刘滨)
本文2010-03-12 22:55:26发表“农林鱼水论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54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