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市政债券的现实与推理(全新丽)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需要大笔资金,每一项市政项目的建设都所需不菲。单靠政府投入,各级财政都没有这个能力;靠市场筹资,一些投资额度大,收回成本时间漫长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却又乏人问津。就城市水业领域来说,虽然市场化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但是,各个城市进行改革的初衷却大不相同,有相当一部分城市纯粹是为了获得资金而引入社会资本。如何解决这种日益增长的融资需求与落后的融资体制之间的矛盾呢?这无疑是每个城市管理者关注的问题,这个问题对于投身水业领域的多个主体来说也有很大的影响。
2004年4月14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区域经济研究部、国家开发银行专家委员会、美林集团主办,美国金州控股集团承办的“中国城市发展与市政债券国际研讨会”举行,金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裁蒋超在研讨会上表示,“在中国国内,目前每年新增企业和个人存款超过10000亿元,存款利率在2—3%,考虑到物价因素,实际上是负利率。可见,国内资金条件已经具备。以政府信誉作担保,发行市政债券,实现低成本融资,具有实现的可能。”类似的声音几年来不绝于耳,而现实与期待之间却总有那么一段距离。
今年9月,中国财政部部长金人庆在向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财长会议提交的报告中表示,中央政府正考虑在有限制的条件下,授权地方政府发行债券。于是,地方政府向民间发行债券进行融资再次成为热门话题。许多专家表示,地方财政实力的加强、诚信观念的不断建立、不断扩大的投资规模、不断增长的资金需求,这一切都在表明推行市政债券时机日渐成熟。
市政债券发行对城市水业可能产生的影响
清华大学水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涛博士认为,市政债券如果能够予以突破,将加大地方城市政府的融资能力,对城市水业的改革将产生很大的影响。
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债券,使地方政府在资金方面的压力减小,它们就不会再急于变现所拥有的水业资产,从而会保留水业设施的产权,而只向社会资本转让经营权,这样就有利于产权主体与经营主体的分离。据傅涛博士分析,城市水业的产业结构目前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傅涛认为,城市水业正在向真正的主业、环境服务业进行理性的回归,产业的重心正在向运营业靠拢。其实,国际水业早就给了城市水业一个定位。国际水务集团威立雅水务和苏伊士水务都将自己明确定位为环境服务商或者是环境设施运营商,而国际水务集团在华的水务投资是为了获得运营权不得已而为之,以此拉动服务是其根本目的。因此,市政债券制度在中国的实施,将会促使水业市场向服务业回归。同时,地方政府通过发债将会拥有更高的资金自由度,在它不需要出让资产的前提下,专事水业运营的优秀企业将会成为政府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首选,这些企业将会获得更多的机会,发展步伐也将加快。如果说前一阶段水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表现在低成本的融资能力上,而在回归环境服务业过程之中,并不具备低成本的融资能力的品牌服务专营企业同样可以成为胜者,而在地方发债的条件下,品牌专业运营企业的发展机遇将更为广阔。
事实上,地方政府以发行市政债券作为融资主渠道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傅涛博士说,它一方面满足了地方政府的公共产品配置职能,另一方面解决了大规模公共投资在几代人之间的公平负担问题。从公共产品的配置角度来看,受益范围的空间限制特点要求地方政府承担起相应的融资建设职责。从公平角度来看,建设一个可使用30年的公共设施,仅靠当地政府几年的税收将全部负担集中在此阶段纳税人身上是不合理的。如果采取举债并将债务在受益期分摊,则负担就会分散到受益于此的后几代人当中,从而解决了公平问题。并且市政债券以政府信誉为主体,融资成本也较小,政府有能力负担起水业基础设施的部分投资责任,将减轻企业的投资负担,从而使公众所担负的水价得以维持在一定水平之内。
另外,市政债券能够有效地动员社会资金,满足基础设施建设的庞大资金需求,继而促进地方社会和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在资金充裕的情况下,地方政府的投资热情会被激发,之前,因为资金短缺造成的项目停滞,也会重新被考虑。因此,水业市场的投资规模将会加大,项目也会增多,这对于身处其中的水务企业来说,将会看到更多的机会。
傅涛博士同时强调,在看到市政债券发行对城市水业产生良好影响的同时,也要注意到因此而产生的一些消极因素。他说,通盘考虑允许地方政府发债的结果,不利因素也十分明显。水业市场化改革在某些以获取资金为改革动机的城市将会被阻碍。发行债券可以稳妥地获得建设资金,这些城市可能选择这条道路,因为它们的目的只是为获得资金,水业的改革在它们眼里也只是获得资金的一条途径。而反对改革的力量会找到更多的理由,水业市场化改革中的阻力因素会依据市政债券发行后,一些城市出现的客观现象,抨击、阻挠水业的改革之路。
“同时,在地方政府有权发债的前提下,水业资产转让项目(tot、股权转让)的市场机会会减少,而且对进展中的项目可能形成挤出效应。”傅涛博士说。
江苏现代资产管理顾问公司总经理丁伯康则认为,目前,以企业为业主的项目融资(如bot、tot等)和以贷款为主的政策性融资(如国债专项、银行信贷等)已成为水业融资的主要形式。今后,随着市场化的融资机制逐步完善,规范的、发达的资本市场将会优化城市水业的投融资结构,尤其是通过市政债券和产业投资基金的推动,将使
中国市政债券的现实与推理(全新丽)
本文2010-03-12 22:54:12发表“农林鱼水论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54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