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科学时报》:气候变化威胁中国粮食安全(王学健)

栏目:农林鱼水论文发布:2010-03-12浏览:3010下载296次收藏
 

2006年11月开始的粮食涨价不仅引起老百姓和经济学家的紧张,就连中国粮食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时也不得不首先澄清,目前的粮价上涨不是由粮食紧缺引起的市场波动,粮油价格只是恢复性上涨,国家粮食储备量在安全范围以内。

如果说,今年的粮食价格上涨只是由市场引起的波动,那么明年以至在今后更长的时间里,中国就没有粮食安全问题了吗?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罗勇研究员告诉记者,“气候变化对中国粮食生产的影响最为直接,气候变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究竟是利大还是弊大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问题,这关系到有着十多亿人口大国的粮食安全问题,气候变化会对我国农业和粮食生产带来额外的压力。”

气候变化:小麦水稻玉米均以减产为主

罗勇介绍,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的影响表现为温度与降水变化的综合作用,气候变暖和降水量的变化将会对作物生长、产量、病虫害以及农业生产潜力、种植布局等产生重要的影响。国家气候中心和国内其他研究单位的有关研究表明,气候变暖后,由于作物生长加快,生长期普遍缩短,将减少物质积累和籽粒产量。气候变暖将影响气候资源的时空分布,相应的种植制度也将发生改变,在二氧化碳浓度加倍的条件下,一熟制地区的面积将减少23.1%,两熟制地区将北移至目前一熟制地区的中部,而三熟制由当前的13.5%提高到35.9%。

气候变暖后,中国主要作物品种的布局也将发生变化。模拟结果表明,在现有的种植制度、种植品种和生产水平不变的前提下,到2030~2050年间,由于气候变化和极端气候事件会使粮食生产潜力降低约10%,其中小麦、水稻和玉米三大作物均以减产为主。

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存在三大影响

“气候变化对中国粮食生产的影响是最为直接的,且具有两面性。”国家气候中心有关专家表示,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由于未来气候变率可能会增加,将导致粮食生产的不稳定性加剧,作物产量波动加大,这将是困扰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试验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取决于诸多因素,包括作物品种及培育、土壤性质、病虫害、二氧化碳对植物的直接影响,以及气温、二氧化碳浓度和作物适应能力等因子之间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科学时报》:气候变化威胁中国粮食安全(王学健)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