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社会学:重新思索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关系(赵晓红)
上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迅猛发展,西方工业国家环境问题层出不穷,人类社会开始感受到自身生存面临的威胁。由此而引发的民众环境意识普遍觉醒和环保运动的发展壮大给各国社会和国际社会带来了一系列变化,如一些国家相继出台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政党的政治倾向逐步向环保倾斜以及国际间与环境问题相关的协商会议也日益增多。进入90年代,环境保护已经从科学家和民众的呼声变为大多数国家领导人的共识,至此,围绕着环境问题整个世界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研究当代问题为主的社会学界同样密切关注着由环境问题导致的种种社会问题。社会学的分支学科——环境社会学就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
1978年,美国社会学家r·e·邓拉普和w·r·卡顿撰写的论文《环境社会学:一个新的范式》公开发表,该文被认为是环境社会学正式形成的标志。在文章中,两位学者向传统社会学的基本范式提出了挑战,创造了“新生态范式”的理论概念。在此之前,西方传统社会学中也存在着一些资源环境管理方面的浅显研究,如荒野、森林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及社会效用等。但在邓拉普等人的眼中,这只能算作是“环境问题的社会学”,而环境社会学则应当着重研究环境与人类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
一个新学科的成立在某种程度上首先取决于学术团体和组织的产生和发展:1974年美国的社会问题研究委员会率先成立了环境社会学特别委员会这一学术分支机构,第二年美国社会学协会也成立了环境社会学分会。这些学术机构的成立标志着环境破坏导致种种的社会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科学家的高度重视,环境社会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已经得到社会的承认。国际社会学学会下属的环境和社会组与社会生态组于1992年合并成环境和社会研究委员会,这是国际上第一个环境社会学研究机构。从此,环境社会学的研究方向从工业化引起污染的清洁问题开始向关乎人类生死存亡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转变。
关于环境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一般认为应当围绕环境问题的社会原因和社会影响来进行。环境的改善和恶化会给人类社会带来好的或坏的结果,而环境的变化往往都是人类的行为使然。因此,环境社会学研究的责任就是阐述人类行为导致环境变化给人类社会带来各种影响的社会特征及其问题的根源。在这里,环境社会学的具体研究领域应当包括:1)政府、企业和组织对环境问题的反应;2)人类对自然灾害和环境灾难的反应;3)环境问题社会影响评估;4)能源及其他资源短缺的社会影响;5)社会不平等与环境风险之间的关系;6)公众意识、环境主义和环境运动;7)环境问题及政策的国家比较;8)对公众环境态度变化的调查;9)与环境相关的大规模社会变迁;10)人口增长、贫富差距与环境的关系。有的社会学家还指出,环境社会学不仅要研究环境与社会的一般关系,而且要了解环境与社会相互影响、制约、作用的机制,从而探讨在环境问题上决定人类行为的价值观、道德观和思想根源。
在环境社会学研究的短短20多年历史中出现了不少新的理论观点,其中有几种较为典型,值得人们注意:
新生态范式 这是邓拉普和卡顿提出来的激进的具有生态中心主义色彩的观点。
(1)人类虽然具有其他生物无法比拟的突出特征,但他们仍旧是全球生态系统中互相依赖的众多物种之一。
(2)人类同样受到大自然生物链错综复杂的影响,因
环境社会学:重新思索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关系(赵晓红)
本文2010-03-12 22:52:58发表“农林鱼水论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54436.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