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依靠科学技术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科技部部长万钢答《学习时报》记者问
记者:万部长,您好。6月14日,科技部公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行动》。这使全球气候变化、温室气体排放等问题再次受到人们的关注。请您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万钢:全球气候变化正在对世界各国产生日益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联合国安理会于今年4月首次讨论了气候变化与安全问题,在德国刚刚闭幕的 g8+5 峰会继2005年后再次把气候变化作为主要议题之一。我国领导人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特别是自去年以来对这一问题多次做出重要指示,并颁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今年5月3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了关于气候变化问题的汇报,并决定颁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以下简称《国家方案》)。
《规划纲要》把能源和环境确定为科学技术发展的重点领域,把全球环境变化监测与对策明确列为环境领域的优先主题之一。《国家方案》明确提出要依靠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应对气候变化,把加强科技工作作为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举措。为了有效落实《规划纲要》确定的重点任务,为《国家方案》的实施提供科技支撑,全面提高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科技能力,科技部于今年 3 月初正式启动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行动》(以下简称《专项行动》)的编制工作。为编制和发布《专项行动》,科技部召开了一系列研讨会和座谈会,与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和财政部等二十多个相关部门进行了深入讨论,先后五易其稿,并向国务院领导同志作了汇报,得到了大力支持,最终定稿。
记者:这个《专项行动》将围绕哪些具体内容展开工作?
万钢:《专项行动》将遵循政府主导与企业参与相结合、技术突破与对策研究相结合、近期需求与长远目标相结合以及整体布局与分工实施相结合的原则,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气候变化的科学问题。重点包括:新一代气候系统模式、气候变化的检测与归因、气候变化监测预测预警技术、亚洲季风系统与气候变化、中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与灾害的形成机理、冰冻圈变化过程与趋势等。
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和减缓气候变化的技术开发。重点包括:节能和提高能效技术、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技术、煤的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技术、油气资源和煤层气勘探和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技术、先进核能技术、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生物固碳技术和固碳工程技术、农业和土地利用方式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技术等。
三、适应气候变化的技术和措施。重点包括:气候变化影响评估模型、气候变化对中国主要脆弱领域的影响及适应技术和措施、极端天气 / 气候事件与灾害的影响及适应技术和措施、气候变化影响的敏感脆弱区及风险管理体系、气候变化对重大工程的影响及应对措施、气候变化与其他全球环境问题的交互作用及应对措施、气候变化影响的危险水平及适应能力、适应气候变化案例研究等。
四、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战略与政策。重点包括:应对气候变化与中国能源安全战略、未来气候变化国际制度、中国未来能源发展与温室气体排放情景、清洁发展机制与碳交易制度、应对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发展、国际产品贸易与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气候变化的科学技术战略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贯彻落实《规划纲要》和《国家方案》,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基础和先导作用,促进气候变化领域的自主创新与科技进步,依靠科技进步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增强我国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为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维护国家权益和履行国际义务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记者:请问《专项行动》将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万钢:《专项行动》到 2020 年计划达到的目标是:气候变化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控制温
[访谈]依靠科学技术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科技部部长万钢答《学习时报》记者问
本文2010-03-12 22:52:20发表“农林鱼水论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54354.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