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学习时报》:加快构建跨界区域生态恢复重建的新机制(陶希东)

栏目:农林鱼水论文发布:2010-03-12浏览:2245下载258次收藏
 

前不久发生的太湖蓝藻事件说明在跨界区域生态的治理方案和协调机制方面,还存在很多实际问题,如果现在不尽快启动长三角跨界区域生态治理的协调机制调研,痛下决心综合治理太湖,其带给人们的将会是灾难性的生态恶果。

虽然沪苏浙三省市历来都重视太湖的治理,但难以收到标本兼治的效果和水质不断恶化也是公认的事实。究其原因,除了近几年气温不断升高、太湖水位不断降低等自然原因外,我认为其根本在于太湖属于江苏、浙江、上海、安徽三省一市的跨界湖泊,是“公家的湖”,在污染治理上,责任不清,导致各方大肆排放污染物,最终污染物超过了湖体的环境容量。这在本质上是流域生态区与行政区之间不相耦合关系的典型表现。

生态区与行政区是两个不同性质的区域类型,各自具有各自的运行规律,行政区是一个具有明确法律边界的封闭政治单元,而流域生态区则是边界相对模糊的自然开放区域,保持整个流域的动态平衡是其持续发展的基础所在。行政区与生态区在空间上如果相互耦合,一般不存在生态治理的跨界协调问题,生态治理也会取得较为明显的成效。但是在现有的行政区划体制下,实际上行政区和生态区在空间上很难达到相互耦合,往往一个完整的生态区被不同数量的行政区单元所分割,特别是处于数个高级行政单元边界地区的跨界生态区域,在地方利益驱使和跨界协调机制缺失的情况下,非常容易成为“公共生态重灾区”,这是经济蓬勃发展与生态分割治理并行的必然结果。其实,我国在处理一些跨界生态区域的治理策略上,也初步形成了“跨界”治理的基本思路,如黄河综合治理委员会、长江流域管理委员会等。当然,太湖也有很多管理组织,目前有太湖流域管理局、太湖渔业管理委员会等组织,但太湖流域管理局不是权力机构,除了从事一些具体的技术性工作以外,监控权、执行权十分有限;太湖渔业管理委员会则隶属江苏省,根本无法控制太湖围网养殖的面积和规模。

从目前来看,太湖治理涉及多个区域和部门,条块分割造成的“多头治水”的体制性问题,成为太湖生态治理的瓶颈所在。首先,表现在太湖环境治理的区域分割上。太湖属于三省一市,每个省市都按自己的标准进行治理,都无法打通区域隔阂,协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学习时报》:加快构建跨界区域生态恢复重建的新机制(陶希东)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