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参考报》:城市污水减排 亟须突破三大瓶颈
记者近日在宁夏、陕西和贵州等地采访时了解到,尽管我国提出到“十一五”末城市污水处理率不低于70%,化学需氧量(cod)削减140多万吨,可由于资金短缺、监管成本过高以及监管体系不科学这三大瓶颈,实现这个目标仍比较困难。
城市污水处理设施不能成为聋子的耳朵
从1998年到2005年之间,国家在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累计批准总投资达2790多亿元,其中国债610多亿元,涉及全国污水处理项目1987个,但由于运行机制落后、地方配套的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滞后等原因,致使2/3的污水处理厂运行不正常或成为“摆设”,造成国债资金的极大浪费。据建设部统计,目前全国661个城市每年排放的300多亿立方米污水,一半以上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十一五”期间,我国还将投资3000亿元,用以推进城市污水处理和利用。
全国工商联环境服务业商会名誉会长、清华大学副校长陈吉宁教授和商会副会长、清华大学水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涛博士等专家指出,我国明确规定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建设的责任主体是地方政府,在实行城市污水处理费最低收费标准的前提下,国家对重点建设项目给予必要的支持。但是,面对如此巨大的资金量,对“谁污染、谁治理,谁投资、谁受益”原则的强调显得模糊,其中“谁污染、谁治理”是目前对工业废水治理的原则,这一原则显然不如“谁污染、谁负责”更利于环境服务的专业化和规模化,也不利于提高污水处理能力。
另外,目前各省的减排目标已经公开,但主体过大不利于社会监督。陈吉宁教授呼吁建立合理机制,确保环境监管落到实处。最好定期通过新闻媒体全国性公开城市主体、排污单位的减排现状指数和目标,使地方城府、排污者和治污者进行指标作假的成本和难度加大,减少或杜绝虚假瞒报。
记者了解到,我国规定今后将对监控重点污染源实施联网在线监控,构建污染物排放三级立体监测体系,对列入国家重点环境监控的城市污水处理厂限期安装在线自动控制系统。可由于自动监控系统数据在人为的条件下可信度差
《经济参考报》:城市污水减排 亟须突破三大瓶颈
本文2010-03-12 22:51:41发表“农林鱼水论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54283.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