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污染成因及对策(李上达 寇建林)
1.概述
白洋淀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泊,位于河北省保定市以东45km,安新县城附近,总面积366km2。四周主要以堤为界,南至千里堤,北至新安北堤,东至清河口,西至四门堤,淀底高程一般在5.5—6.5m(大沽高程.下同)之间,纵横沟壕将全淀分割成大小不等的淀泊143个,其中100亩以上的大淀99个。白洋淀内有纯水村39个、约10万人,有半水村89个、约12万人。白洋淀曾是水丰苇绿、物产丰富的鱼米之乡,有“华北明珠”之美誉。近年由于华北地区连年干旱,白洋淀已多次干淀,还创下了1983-1988连续5年干淀的罕见记录。由于污染加剧,白洋淀水质逐步恶化,水生态环境日益脆弱。
2.水质现状
根据白洋淀2006年10月的监测结果可知,在淀区14个监测断面中,评价为Ⅳ类水质的2处,Ⅴ类水质的5处,其余7处为劣Ⅴ类水质,水体污染相当严重,如图1。主要超标项目为总磷、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等,属于有机污染类型,处于富营养状态。
按区域分布评价,白洋淀上游区域污染最为严重,安新桥、大张庄、王家寨一带水质常年劣于Ⅴ类;而下游圈头、采蒲台一带水质稍好,能达到Ⅳ类水标准。
3.污染成因
3.1水源短缺
白洋淀地处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的九河下梢,曾经是水量充足的天然湖泊,并承担着滞洪、滞沥的防洪任务。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白洋淀上游修建了诸多大中型水库,入淀水量减少。尤其是近十几年,随着大清河水系的连年干旱和工农业用水量的急剧增加,白洋淀几乎成为无源之淀,蓄水量锐减,多次干淀,致使淀区生态平衡受到严重破坏,白洋淀湿地面临湮废的危险。
3.2污水入淀
造成白洋淀水体污染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大量污水入淀,据调查,2005年保定市废污水排放总量为20536万t/a。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为11957万t/a,占全市废污水总量的58.2%;生活污水排放量为8579万t/a,占全市废污水总量的41.8%。
目前,保定市的污水处理能力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仅保定市区每天就产生污水25万t,而市区只有两座日处理能力8万t的污水处理厂,每天约有9万t污水未经集中处理就经府河排入白洋淀而位于白洋淀上游的清苑、满城、徐水、高阳等县均未建污水处
白洋淀污染成因及对策(李上达 寇建林)
本文2010-03-12 22:35:53发表“农林鱼水论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53914.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