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关于对以节水为中心的大中型灌区改造规划的意见(贾大林 姜文来)

栏目:农林鱼水论文发布:2010-03-12浏览:2194下载215次收藏
  #trs_autoadd_1217380227968 {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 } #trs_autoadd_1217380227968 p {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 } #trs_autoadd_1217380227968 td {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 } #trs_autoadd_1217380227968 div {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 } #trs_autoadd_1217380227968 li {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 } /**---json-- {"":{"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p":{"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td":{"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div":{"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li":{"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 --**/ 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2%,耕地面积只占世界耕地的10%,但灌溉面积却占全球灌溉面积的21%,人均灌溉面积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当。我国灌溉面积约8亿亩,占总耕地的41%,其生产了70%的棉花、90%以上的蔬菜和2/3以上的粮食。在这些灌溉面积中,万亩以上大中型灌区5600处,灌溉面积3.3亿亩,占灌溉总面积的43%,其中超过30万亩的大型灌区220处,灌溉面积1.7亿亩,占灌溉总面积的22%。大中型灌区水土资源条件好,设施相对完好,经营管理水平较高,是我国粮食生产的骨干基地,生产的粮食占全国总产量的20%以上,它们对满足我国21世纪16亿人口粮食需求,保证粮食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当前我国的农业用水效率却很低,灌溉用水的利用率只有0.3-0.4,与发达国家0.7-0.9相比,相差0.4-0.5;农作物水分生产率平均1kg/m3左右,与发达国家2.0kg/m3相比,相差一倍。从用水效率上来看,我国gdp1995年的用水效率只有美国的1990年1/8,日本1989年的1/25。提高灌溉面积占全国总灌溉面积的1/5以上的大型灌区的用水效率,对于缓解我国农业水资源危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为此,国家准备投入大量资金,开展以节水为中心的大中型灌区改造。这项工程的顺利实施,必将显著地提高我国农业用水的效率,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有关各灌区积极行动起来,热情十分高涨,纷纷制订相应的改造规划。然而,综观目前已经出台或者即将出台的有关规划,由于时间短促等多方面原因,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有些规划是“要钱”规划,灌溉水源集中于引水,工程主要集中在骨干工程,较少考虑与非工程措施结合和生态环境用水,这对于灌区的可持续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不仅可能造成巨大水资源的浪费,而且与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初衷相违背。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就灌区改造规划提出一些意见,供有关部门、学者参考指正。

1、灌区水资源综合利用和统一管理

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和统一管理是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基础。从灌区的水源来看,包括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回归水和处理的劣质水(包括污废水和微咸水)等,在制定灌区改造规划中,必须将他们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筹考虑,纳入规划之中,并且深入认识他们之间的复杂转换关系,充分利用这种自然规律,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目前,我们的灌区改造规划的水源偏重于“引水”,忽视或者淡化了其他水源,需要得到纠正。

1.1 充分利用当地水资源

现有的灌区改造,在水源的设计上,应该在充分利用当地水资源的基础上考虑引水。充分利用当地水资源在灌区改造中占有重要地位。水资源总源于降水,通过对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的合理调控,最大限度地把天然降水转化为农业可用的水源,是我们的目标。此外,经过适当处理的工业和城镇生活排出的污废水以及具有一定矿化度的地下咸水,也都是灌溉水源,在规划中都要加以认真考虑。

充分利用降雨和土壤水,是充分利用当地水资源的重要途径。根据研究,除新、甘、宁、蒙及陕北外,我国占全国总播种面积91%地区的降雨量都大于农田需水量,如果充分利用当地降水,特别是华北、西北、东北旱作区,亩均仅需补充灌溉水量50-150立方米,就可以满足作物生长需要,从中我们可以透视充分利用降水对灌区改造规划可能带来的冲击。

在生态环境允许的范围之内,适当且充分利用浅层地下水是解决农业水源短缺的有效途径。开发利用浅层地下水,适当降低地下水位,有利于增加降雨入渗量,减少径流流失和潜水蒸发,不仅能充分利用当地水资源,有利于旱涝盐碱综合治理,而且能充分地发挥地下水库的多年调节作用(干旱年适当多开采,多雨年得到补偿),提高农业用水的保证率。我国北方6流域片平原区地下水平均年可开采量合计为1022.72亿立方米,接近2条黄河的年径流量,可见,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大大增加当地农业水源,对灌区改造规划会产生一定影响。

劣质水处理利用是增加灌溉水源和保护、改善环境的战略措施。劣质水包括工业和城镇生活污废水,地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关于对以节水为中心的大中型灌区改造规划的意见(贾大林 姜文来)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