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价改革与公众参与(邵益生)
[摘 要] 本文简要回顾近年来我国城市水价研究与改革实践的历程,探讨公众参与在水价改革中的地位与作用,指出水价改革应与引入市场机制和提高服务质量相结合,才能取得更好效果。
[关键词] 水价 改革 公众参与
从系统科学观点看,我国城市普遍存在水源短缺和水质恶化等问题,其实是城市水系统恶性循环的表现,而改变这种状况的三条基本途径是节水、治污和再生水回用。然而,这些问题的产生和解决在一定程度上都与水价有关,而水价的改革又离不开公众的参与。因此,水价改革和公众参与便成为本文讨论的主题。
一、低水价的长期困扰
我们通常所说的城市水价包括供水价格、水资源费、污水处理费和回用水价格等四种类型,而在实际收费中有时将水资源费和污水处理费附加在供水价格中一并收取,所以,城市水价又时常指城市供水价格。
由于受福利观念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城市的水价长期以来都处于较低水平,许多城市在长达30年的时间内,水价维持不变。当改革开放促使许多商品都放开价格或大幅度提价时,水价仍被严格限制在很低的水平上,其理由之一是提高水价会加剧通货膨胀,因为供水事关国计民生,水价在物价指数中占有较高的权益重数,尤其到1990年代初期,水价问题已非常严重,长期的低水价政策助长了用水浪费,加剧了缺水危机。1/3强的供水企业因制水成本上升而亏损,其亏损额几乎与盈利的供水公司的净收益相抵销,许多城市的政府也因此而背上沉重的财政包袱,既缺乏资金改造供水管网和扩大供水设施建设,更没有足够的资金用于排水管网和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城市供排水行业举步维艰。一些城市因供水设施的能力不足,长期遭受缺水困扰,为筹集建设资金,在国家特许的情况下,较大幅度地提高了水价(如大连、青岛等),但这也仅限于个案处理。供水作为一种社会福利,其价格仍由中央政府物价主管部门严格控制。当这种状况难以为继时,水价改革便呼之欲出,提高水价几乎成了1990年代的主旋律。过去10年内平均上调了6次,全国城市水价平均增长了363%,年均增长率高达16.5%,但出乎人们意料的是城市售水成本上升的更快,10年内增加了6倍,平均年均增长20%,超过了水价上涨的幅度,供水企业的亏损状况不但没好转,反而还有逐年加剧的趋势。以水资源最为短缺的南水北调受水区(京津冀鲁豫)31个地级以上建制市为例,1997
水价改革与公众参与(邵益生)
本文2010-03-12 22:34:09发表“农林鱼水论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53737.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