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藻的特征及其水华防治研究(陈飞勇 刘凤丽 金峰 裴毅 藏小平 邢述强)
摘要: 对微蓝藻的群体性、浮游性、繁殖、移动、毒性和在生物链中的地位等特性作了初步分析,对世界各国的除藻方法进行了总结和比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蓝藻处理方法的一套基本设想,通过现场试验对这套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除藻机运行1h后,水体表面变得清澈,丝状蓝藻消失,蓝藻成碎屑状存在,表明除藻机去除蓝藻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并进一步分析了该方法今后发展的方向。
关 键 词: 蓝藻机理;除藻方法;水污染防治措施;太湖
中图分类号: x52 文献标识码: a
1 概述
近年来,随着工农业的高速发展,大量污水被排放到湖泊、河流里,从而引起水质污染、湖泊等富营养化现象的发生。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藻类异常增殖形成水华,使水体腥臭难闻,溶解氧减少,大量鱼类死亡,严重的还会影响饮用水水质安全,危害到周围居民的身体健康。我国的许多水体已受到富营养化的严重威胁,且水华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有加重的趋势。因此,认识藻类的危害性,并寻求有效的防治措施刻不容缓。
2 微蓝藻的特征
2.1 群体性和浮游性
微蓝藻由大约3~7μm的单细胞组成,由于细胞内含有蓝色素,所以它属于蓝藻门类。由于其细胞的中核和叶绿体的形状不太明显,它又被当作近细菌类生物,并被称为蓝色细菌。微蓝藻是单细胞水生物,通常数百个的微蓝藻细胞聚集在一起。由于细胞中含有气泡核,所以微蓝藻能浮游在水面。当浮游在水面的微蓝藻群体增殖到一定的程度便形成水华。
2.2 繁殖特性
蓝藻的异常增殖通常发生在太阳辐射很强的5~10月。由于微蓝藻是单细胞水生物,它的繁殖是靠各个细胞的分裂而完成的。它的分裂繁殖速度通常在1倍/d以上,最高的可达3~5倍/d。水中的细胞含量高时可达每升水中含100万细胞以上,叶绿素含量可达100~500mg/m3[1] 。
2.3 微蓝藻的移动
根据对微蓝藻的生活规律进行的研究,发现微蓝藻在早晨和中午浮上水面,大量聚集,午后开始分散,在晚上会下沉至水下,然后第2天又重复上述过程。研究表明,微蓝藻是靠调节细胞内的气核大小来达到上浮和下沉的[1] 。早晨,微蓝藻的光合反应加强,气核变大,所以上浮到水面,当光合反应进一步加强时,气核内的压力上升,最后导致较弱的气核破裂,气泡的破裂使得部分的蓝藻群浮力下降而沉降到水面以下。由于水下10cm的日照强度只有入射日光的百分之几,所以蓝藻在水下得以
蓝藻的特征及其水华防治研究(陈飞勇 刘凤丽 金峰 裴毅 藏小平 邢述强)
本文2010-03-12 22:32:05发表“农林鱼水论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53578.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