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蒙引黄灌区用水规律分析(郑利民)
摘要:宁蒙引黄灌区用水“大引大排”的灌溉方式,造成灌区用水量大,地下水以潜水蒸发形式消耗,诱发了土壤次生盐碱化。在灌区用水的年际变化和年内分配特性分析的基础上,分析区域用水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定量研究区域水平衡要素间的相互制约和转化关系,揭示引黄灌区耗水规律和水平衡机制。
关键词:宁蒙黄河引黄灌区灌溉用水分析
宁蒙引黄灌区降水稀少,方便的引水环境,已成为发展引黄灌溉优越的优势条件,引水量占全河总引水量的50%左右。特别是青铜峡、三盛公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的修建,灌溉保证率有了很大提高,使有效灌溉面积增至8588.8km2(1289.6万亩),约占宁夏、内蒙古河套灌区有效灌溉面积的89.2%,成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随着黄河流域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宁蒙河段已成为黄河水资源管理的关键河段。
1宁蒙引黄灌区概况
宁蒙引黄灌区干旱少雨,蒸发强烈,多年平均降水量155mm~225mm,多年平均蒸发量1550mm~2000mm。干旱是影响该区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典型的“无灌溉即无农业”的地区。
在灌区引黄水和当地地下水两水利用中,引黄水量最多,宁蒙引黄灌区占94%;宁夏农业用水量占总引黄水量的97.34%,工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比例平均约为2.66%;内蒙引黄灌区农业用水量所占比例更大,几乎占总引黄水量的98%,工业用水只占2%左右。
2宁蒙灌区种植结构与用水特点
宁蒙河套引黄灌区通常是秋末冬初储水灌溉,用水量占全年灌溉用水的40%左右;作物生长期内的灌溉是,“头水满,二水赶,三水四水洗个脸”。这种灌溉方式主要是降低作物根层土壤溶液盐分浓度的需要,并非每次灌溉前土壤墒情不足;因此是适应土壤盐渍化条件下农业生产特殊需要的灌溉方式,不是由于干旱,土壤水分不足需要的灌溉方式。这种灌溉方式由于灌水次数多、灌水量大,引起地下水位升高和土壤盐渍化;而土壤盐渍化又需要多次灌水和灌大水,形成恶性循环。
2.1种植结构
2002年宁夏引黄灌区种植面积3556.1km2,其中粮食种植面积占74.31%,经济作物占15.8%,林、草占9.89%,农、林、草的比例为90:8:2。
内蒙古引黄灌区农业种植业占总面积的80%以上,农业种植业中以粮食为主。河套灌区农、林、草灌溉面积比例为91.36:3.46:5.18,其中粮食作物占64.41%,经济作物占26.95%。黄河南岸灌区农、林、草灌溉面积比例为83:10:7,其中粮食占41.5%,经济作物占41.5%。
2.2大引大排现象严重,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
宁蒙灌区采用大引大排的灌排模式,如宁夏引黄灌区排引比达0.57,加之水利工程老化和配套设施较差、节水意识淡薄等诸多因素影响,灌溉水量浪费严重,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不足0.4。
2.3过分依赖黄河水,灌溉用水时间集中
宁蒙引黄灌区农业灌溉过分依赖黄河水。引水时间集中,主要集中在每年的4月中旬~9月下旬(主灌溉期)和10月下旬~11月下旬(冬灌期,秋浇期)两个阶段,年引水历时7~8个月。
2.4引水集中,退水分散
宁蒙引黄灌区为一首制灌区,为满足农业用水需求,通过灌区渠首水利枢纽集中引水,而引黄退水却较为分散。灌区排水沟数量众多,其中直接入黄排水沟就达223条。
3宁蒙引黄灌区用水分析
黄河是宁蒙引黄灌区的主要灌溉水源,90年代末实施了黄河水量统一调度,对灌区的引用水量进行了分配,灌区引水量逐年减少。地下水开采量自1998年以后逐年增加,由1998年的4.101亿m3增加到2003年的5.255亿m3,增长了28.1%,占当年用水量的比例也从1998年的4.3%增加到2003年的8.5%;从各用水部门的变化情况看,地下水用水量增加最多的是农业用水,从199
宁蒙引黄灌区用水规律分析(郑利民)
本文2010-03-12 22:30:40发表“农林鱼水论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53428.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