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简论黄河下游游荡性河段微弯整治方案(史宗伟)

栏目:农林鱼水论文发布:2010-03-12浏览:2703下载266次收藏
  摘要:微弯整治是历史时期治河技术的巨大进步,长期的微弯整治实践,取得了游荡范围显著减小的历史功绩。微弯整治与水流走直机理及自然流路顺直相悖,存在着不能制约反治导线流路、“一湾变、多湾变”的缺陷,局部河段问题突出,当前有必要对微弯整治方案进行再认识,实现对其否定之否定的提高。

关键词:微弯整治 河道整治 游荡性河段 黄河下游

微弯整治方案是在“宽河固堤”的格局下,由人民治黄早期的“随弯就曲”发展而来。微弯整治以控导河势、减轻游荡、护滩保堤为目标,其规划流路为一系列反向微弯圆弧段和直河段曲直相间的治导线形式。微弯整治按照中水流量进行整治,确定整治流量下主流线弯曲半径等有关治导参数,在弯道凹岸修建外形微弯的控导工程,以坝护湾,以湾导流,湾湾相接,力求把中水河槽整治成人工控制的微弯曲性河道(图1)。

1 微弯整治的历史功绩

人民治黄以来,河南黄河历经1959、1964、1972、1979、1983、1986、1993、2002、2006等多次整治规划。1959年规划流路是一条平顺的连续曲线,系早期的“湖渠化”治理方案。其它各次规划均为微弯整治治导线流路,其中1964、1972、1979年三次规划各有大湾、小湾两条治导线流路。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大湾方案逐渐被否定,1983年及其以后的各次整治规划都只有一条小湾治导线流路,历次规划治导线的弯弧半径、直河段长度由远至近呈减小的趋势。

微弯整治始于1964年,在当时水量丰沛、游荡剧烈、国力贫弱、技术较为落后的历史条件下,微弯整治的提出并确立,是治河技术的巨大飞跃,是划时代的、历史性的进步。

长期的微弯整治实践,取得了游荡范围显著减小的历史功绩(图2、图3),高村至陶城埠河段流路已经比较稳定。

2 微弯整治的不足

2.1 弯曲的规划流路与水流走直机理及自然流路顺直相悖

现行微弯整治的“微弯”是相对于弯曲系数达2.83的长江下荆江河段的“蜿蜒”、“弯曲”而言的[1],相较于顺直微弯河道的“微弯”而言,实际多急弯、陡弯。

河道水流的最基本机理是走直,黄河下游河道天然流路均是顺直微弯的形态,微弯整治弯曲的规划治导线流路与水流走直机理及顺直的自然流路相悖。

2.2 不能制约反治导线流路

微弯整治通过河势流路分析,归纳出游荡性河段的几条基本流路(图4),进而选择其中的一条流路做为整治流路[1]。

微弯整治不能杜绝与治导线相反的流路出现(图5),反治导线流路完全可能会出现,现实也存在(图6)。

2.3 河势流路“一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简论黄河下游游荡性河段微弯整治方案(史宗伟)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