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区改造需要统筹协调(王景雷)
最近一个时期的抗旱工作,水利、农业、气象、电力、石油、交通等部门齐心协力,已取得的阶段性胜利,充分说明了抗大旱需要统筹协调。灌区改造是一项以水资源高效利用为核心的系统工程,不仅仅是工程改造,还牵涉到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创新,不仅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而且事关农村生存条件的改善,因此在进行灌区改造时只有注意各方面的统筹协调,才能真正做到“解民忧、帮民富、促民安”。
第一,水质与水量的协调。过量引用地表水使得很多河流“自净”能力降低,污染加剧;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海水入侵,水质恶化的例子屡见不鲜。离河近在咫尺,却要望水兴叹,近水楼台不得水的现实也警示我们在灌区改造过程中,在加强取用水、输配水工程建设的同时,还必须加强水质监测体系的建设工作,定期监测评价地表水、地下水的水质,并对引水口的水质、灌区退水去向、退水水质及对环境影响评价进行审核和监督管理。
第二,地下水与地表水的协调。很多自流灌区,长期以来形成了过分依赖饮用水的局面,无论是在工程建设上还是思想意识上,都对引用水比较重视,而对当地水资源开发重视不够,拦蓄地表水、提取地下水的工程相对不足,这样不仅会造成土壤盐渍化的潜在威胁,而且一旦河流断流,就将造成严重减产。与此同时,我国北方的许多地区大肆超采地下水,所谓“40亩地一眼井,天旱也有好收成”。但取得好收成的同时,出现了大面积的地下水降落漏斗,导致单井出水量减少,灌溉成本增大,农民日夜排队浇水,这也要求我们在进行灌区改造时,不能“重渠轻井”或“废渠靠井”,而应该地表水、地下水联合开发,相互调剂。利用洪水对地下水进行人工调蓄,不仅可降低灌溉成本,提高灌溉保证率,还可有效调控地下水水位,改善生态环境。
第三,高新技术与传统技术的协调。在灌区节水改造过程中,我们往往重视高新技术的应用,很多灌区都搞了信息化工程建设试点,修建了自动控制工程,这些工程也确实在墒情监测和灌溉用水管理等方面发
灌区改造需要统筹协调(王景雷)
点击下载
本文2010-03-12 22:30:26发表“农林鱼水论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53401.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