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灌区改造需要统筹协调(王景雷)

栏目:农林鱼水论文发布:2010-03-12浏览:2280下载209次收藏
  最近一个时期的抗旱工作,水利、农业、气象、电力、石油、交通等部门齐心协力,已取得的阶段性胜利,充分说明了抗大旱需要统筹协调。灌区改造是一项以水资源高效利用为核心的系统工程,不仅仅是工程改造,还牵涉到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创新,不仅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而且事关农村生存条件的改善,因此在进行灌区改造时只有注意各方面的统筹协调,才能真正做到“解民忧、帮民富、促民安”。

第一,水质与水量的协调。过量引用地表水使得很多河流“自净”能力降低,污染加剧;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海水入侵,水质恶化的例子屡见不鲜。离河近在咫尺,却要望水兴叹,近水楼台不得水的现实也警示我们在灌区改造过程中,在加强取用水、输配水工程建设的同时,还必须加强水质监测体系的建设工作,定期监测评价地表水、地下水的水质,并对引水口的水质、灌区退水去向、退水水质及对环境影响评价进行审核和监督管理。

第二,地下水与地表水的协调。很多自流灌区,长期以来形成了过分依赖饮用水的局面,无论是在工程建设上还是思想意识上,都对引用水比较重视,而对当地水资源开发重视不够,拦蓄地表水、提取地下水的工程相对不足,这样不仅会造成土壤盐渍化的潜在威胁,而且一旦河流断流,就将造成严重减产。与此同时,我国北方的许多地区大肆超采地下水,所谓“40亩地一眼井,天旱也有好收成”。但取得好收成的同时,出现了大面积的地下水降落漏斗,导致单井出水量减少,灌溉成本增大,农民日夜排队浇水,这也要求我们在进行灌区改造时,不能“重渠轻井”或“废渠靠井”,而应该地表水、地下水联合开发,相互调剂。利用洪水对地下水进行人工调蓄,不仅可降低灌溉成本,提高灌溉保证率,还可有效调控地下水水位,改善生态环境。

第三,高新技术与传统技术的协调。在灌区节水改造过程中,我们往往重视高新技术的应用,很多灌区都搞了信息化工程建设试点,修建了自动控制工程,这些工程也确实在墒情监测和灌溉用水管理等方面发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灌区改造需要统筹协调(王景雷)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