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水价调整引发的循环经济“效率”分析(易文端 吴振先)

栏目:农林鱼水论文发布:2010-03-12浏览:2199下载137次收藏
  [摘要]水资源要素赋予经济增长“生态效率”内涵。循环利用、减量化是水资源循环经济效率的主要途径。水价调整形成多元的供水价格体系以及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与价格约束机制,是建设节水型社会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适度调高城市居民生活和生产用水价格,是建设节水型社会和循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水价调整的目的之一,是促使人们遵循循环经济规律。循环经济客观要求调整用水结构,合理提高水价,从而提高水资源生态效率。

一、水价调整的功能和作用

1.水价调整是供求关系决定的。水价调整政策的出台,实际上是供求相互作用的结果。2004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185立方米,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正常年份全国缺水量近400亿立方米,有400座城市供水不足,110座严重缺水。水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受计划体制和低工资制的影响,供水长期实行低价政策,水费在居民支出和企业产值中所占比重一直较低,由于水资源紧缺,供求矛盾突出。而在解决供需矛盾时,价格常常被认为是最有效的经济手段。

2.水价调整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客观要求。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有利于生产经营。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由清洁水变成废水,价值被消耗,甚至产生了负外部性。这就是水资源价值的变化过程。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是一切水资源开发利用活动的最终目的和存在意义。

3.水价调整是提高边际效率的客观要求。工业和居民用水的有效需求是由边际用水效益、边际用水成本和边际节水成本共同决定的。对于一个统一的城市供水市场,如果边际用水成本大大低于边际用水收益,其边际节水效率就会体现。水资源要素的边际收益即边际收益产品,是指在其他投入不变时,企业新增加一单位某种要素投入所增加的收益。因此,厂商的要素需求就是要素价格等于要素边际收益时的数量。对城市自来水工业和自来水用户而言,边际用水成本,是指在一定的用水规模的基础上,增加单位用水量所需的成本,近似等于供水价格。边际节水成本是在一定的用水规模基础上,在不降低效益的条件下减少单位用水所节约的成本,边际节水成本随节水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对水资源不足,社会经济系统并不会简单地按照所谓的预测缺水百分之几,产值就损失百分之几的规律变化,它可以进行一定的自我调节。除了在不改变经济结构的前提下,通过技术改造增加节水措施之外,还可以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发展节水型产业。这其中也是经济规律在起作用,这一方面有水价提升对高耗水行业、工艺的抑制作用,另一方面也有在水价不到位的条件下出现“有价无水”时的缺水风险损失的选择作用。

二、水资源要素赋予经济增长“生态效率”内涵

现阶段,不能仅仅依靠提高劳动生产率来获得经济增长,而需要从根本上提高自然资源的生产效率。即一方面需要提高能源和原材料的生产率,另一方面还必须消除或尽量减少原材料生产带来的环境污染,赋予经济增长“生态效率”的内涵,这样的经济发展模式才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在化学工业日益发展的今天,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环境污染的负面效应越来越大,治理环境污染的任务越来越繁重,水价格中污水处理费的比重会逐渐提高,由当初的10%提高到30%。这样水价赋予经济增长、环境治理的“生态效率”内涵更有其现实和历史意义。“生态效率”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价值量和资源环境消耗实物量的比值,它是一国绿色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因而,水价的“生态效率”价值也就会得到充分体现。水价格体现的效率除了自然属性价值之外,其生态环境价值也是一个重要方面,水既可以带来生产和生活的正价值,也可以其它生产要素相结合产生负面价值,这种负面价值也就是污水对人们生活的危害。而要减少污染程度,治理水污染就成为人们优化自然环境的一个重要职责。

水生态效率(资源生产率)=环境优化价值量/资源环境消耗实物量。

根据上式可知,水生态效率的指标和水资源生产率(或资源效率)的指标以及环境生产率(环境效率)的指标密切相关。与此相应,在衡量经济发展水平时,应该注重单位gdp能耗或物耗,以及单位gdp的环境污染负荷等指标,即单位gdp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水价调整引发的循环经济“效率”分析(易文端 吴振先)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