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黑河流域水资源安全指数探讨(葛学谦 等)

栏目:农林鱼水论文发布:2010-03-12浏览:2827下载230次收藏
  摘要: 对经过6a调水、4a治理后的黑河流域水资源的安全指数进行探讨,建立了黑河流域水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综合指数法定量计算水资源安全指数,对综合治理后的黑河流域水资源安全进行综合评价。旨在为今后黑河流域的综合治理提供基本支撑,为流域水资源科学管理、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提供基本依据。

关 键 词: 黑河;水资源;安全指数;分析研究

中图分类号: tv211.1 文献标识码: a

1 概述

发源于青海祁连山北麓,流经青海、甘肃、内蒙古3个省(自治区)的黑河是我国最大的跨省(自治区)内陆河。长期以来,黑河水哺育了沿岸地区的广大人民,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化。然而,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来,区域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中游用水急剧增加,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致使下游来水量减少,生态环境不断恶化。针对日益严峻的黑河流域生态系统恶化局面和日益突出的水事矛盾,国务院于2001年8月以国函[2001]86号文批复了《黑河流域近期治理规划》,决定在黑河实行全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并规划投资23.6亿元对黑河流域进行综合治理。《黑河流域近期治理规划》要求,用3a时间完成黑河流域近期治理任务,使生态环境系统不再恶化。

黑河经过2000~2005年6a调水和2001~2004年4a近期治理,流域生活、生产、生态环境用水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上游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中游生产用水量得到了有效控制,正义峡下泄水量逐年增加,有效遏制了黑河下游生态环境恶化趋势。黑河流域近期治理和黑河干流水量统一调度,带来了生态、社会、经济、水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变化。

本文研究以黑河上游的肃南地区和祁连地区,中游张掖市的甘州区、临泽县和高台县以及下游的鼎新区、东风场区、狼心山至东、西居延海等区域作为评估区。在对这些评估区进行调查、收集和整理资料的基础上,对水资源的社会安全、经济安全和生态安全等方面分别建立评价的指标,并对每个指标进行简要分析,运用综合指数法,建立评价函数的模型,计算得出综合的水资源安全指数。最后,根据评价结果以及黑河地区的实际调研,总结经验教训,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2 水资源安全评价

2.1 水资源安全指标体系的建立

综合考虑建立指标体系的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等原则,本文从水资源的社会、经济和生态安全3个方面出发,建立了如下水资源安全指标体系,并对各指标进行简要的分析。

2.1.1 社会安全

(1)人均生活供水量占标准需水量的比重———反映生活用水水量保障程度。其中的标准需水量定义为当地合理生活方式(既不穷困也不奢华)下的人均需水量。

(2)符合饮用水水质标准的供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反映供水水质安全程度。

(3)水价、家庭水费支出占家庭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反映水费经济承受能力。

(4)低收入人群饮用水安全供水覆盖率———反映水资源分配的社会公平程度。

2.1.2 经济安全

(1)实际灌溉水量占应灌水量的比例———反映农业用水保证程度的指标。

(2)经济用水的水质达标率———反映工业水质保证程度。

(3)灌溉用水达不到农业灌溉用水标准的灌溉面积占总灌溉面积的比重———反应农业税制保证程度。

(4)水费占总生产成本的比重———反映经济部门对水价的承受能力,该比重越低,经济部门对水价的承受能力就越强,水资源就越安全。

2.1.3 生态安全

(1)生态需水满足程度———反映人类用水对水资源及水相关生态系统的压力,定义为实际生态耗水量占区域最低生态需水量的百分比,如果指标值大于100%就是安全的,否则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黑河流域水资源安全指数探讨(葛学谦 等)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