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水利对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看我国水利现代化发展趋势(龙振华 丁雨恒 黄祥钊)
关键词:传统水利 流域生态 水利现代化 发展趋势
20世纪我国的水利建设是以“兴利”、“除害”为目标,大量兴建大坝、堤防、闸涵、渠道、机井等水利工程,以满足防洪、发电、城市供水、灌溉、航运、水产等多方面的要求。随着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活多样性保护、人与自然相和谐等现代观念的形成,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在为人类作贡献的同时,带给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督促人们对传统水利理论进行认真的反思,并从中得到一些启示以探索我国水利现代化发展的道路。
1 传统水利建设出现的问题对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纵观20世纪水利建设的全过程不难看出,传统水利建设出现了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流域水循环的短路化。随着大量堤防和水库建成后,降雨迅速汇入河道,其水量大部分被贮存在水库内,河道内的汇流又因为河道的疏浚和堤防的修建而快速地排入大海,流域的水循环时间过程加快。二是流域水循环的绝缘化。由于河流防洪工程体系的建设,河流不再泛滥,洪泛区的水循环与河流的水循环无关,在杜绝了洪水灾害的同时也中断了洪泛区的生态过程,使整个洪泛区的生态系统难以维持。三是流域生态系统的孤立化。水库的建设破坏了河流的连续性,堤防的建设破坏了水陆的连续性,使大量湿地消失。加上陆地渠道、公路、铁路等大型连续性的工程也割断了流域生态系统的连续性,流域内的动物难以自由移动觅食,生物通道被阻隔,连续的生态系统被分割成一个个孤立的区域,生态系统的食物链被破坏,生态系统难于保持平衡。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使流域水循环状况恶化,从而导致流域生态系统恶化,概括地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水利建设使流域人工化
由于流域内人类的活动,自然状态的流域将逐渐人工化。没有受到人类干扰的自然状态的流域,在接受降雨后,大部分雨水渗入地下,以渗流的方式回归河道,人工化的流域将随其人工化的程度增加而扩大,地表的产流比重不断增加,地下渗流的比重不断减少。目前经济活动发达的流域根据人类活动的干扰程度,大致可以分为人工化、半人工化、自然状态等三种类型的区域。人工化的区域推进人类文明、高新科学技术的发展;半人工化的区域为人类提供大量的食物和其他资源;自然区域为人类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保存大量的物种资源。如果不控制社会的发展规模,让三者之间丧失平衡,将造成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难以保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1.2流域的连续性被破坏
流域是一个连续的整体,保证了流域生态系统的连续和完整。 流域的连续性表现在流域内水域的连续性,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连续、水域和陆域的连续性、陆域的连续性等内容。而大规模的人类活动造成了流域连续性的破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水域大量兴建水利工程使水域连续性遭到破坏。二是人工大量超采地下水,造成大面积的深埋地下水漏斗,使地表水与地下水失去连续性、地表土壤干裂、地表植被受到严重的破坏。三是堤防建设使湿地消失,水域和陆域的连续性破坏。四是渠道、高速公路、铁道等大量建设使陆域连续性破坏,生物通道受阻,食物链无法维持,将导致大量的物种灭绝。
1.3资源开发超过再生速度
流域的资源有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可以重复利用,但利用速度不能超过再生速度,不可再生资源伴随开发利用总会趋于枯竭。在各类资源中,必须对水资源的开发给予非常的重视。水资源是可再生的资源,而且同时具有资源、环境、生态三种功能,没有任何一种资源可以替代水资源。流域水资源不足不仅影响流域的经济发展,影响人类生活,而且还要影响到流域的环境质量和生态状况。目前我国的北方流域普遍存在水资源不足的威胁,流域内的水资源开发利用速度超过水资源的再生速度,要靠大量超采地下水来维持社会发展,造成地下水严重下降,进而引起地面沉降,地表植被枯萎、生态系统难以维持。
1.4污染物排放超过流域自净能力
在很多流域或流域的某些地区,污染物的排放量已经大大超过流域或地区的净化能力,造成流域内总体环境质量的持续下降, 流域总体质量下降又导致流域净化能力的下降,使流域的环境状况陷入恶性循环。 环境总体质量的下降也必然使流域的生态系统赖以生存的环境趋于恶化,特别是在近代化学合成工业的发展时代,高分子化合物制品大量生产和使用,有些合成物是很难分解的,成为流域物质循环的垃圾和环境的有害物,这种物质在流域内大量积累,将使流域的物质循环出现障碍。
1.5生物种的灭绝超过新生速度
在自然状态下,地球上物种的灭绝速度大致相同,差不多每年20余种,这样能够保持物种总量的基本平衡。但是,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大量捕杀、栖息地的破坏、生物通道的阻断、环境质量的恶化等原因,生物种的灭绝速度大大加快。据统计,近200年来存在于地球的物种总数已经由300万种减少为大约150万种。物种的新生速度没有增加,而物种的灭绝速度却加快了1000倍,通过食物链的关系,一个物种灭绝可影响到数十种生物的生存,生物灭绝速度的加快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的崩溃。
2 我国水利现代化的基本内涵
首先,中国水利现代化是为满足中国现代化对水利的需求。即在保障社会经济、环境、生态安全的前提下,引导和控制各行业的用水需求,对有限的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满足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对水资源的总体需求。其基本途径是通过以流域为单元的国土综合整治和强化流域管理,提高流域国土的安全度、舒适度和富裕度。其次,中国水利现代化要从中国国情出发,包括:继承我国数千年水利建设的遗产,发扬真正适合我国江河自然特点的智慧和经验;引进国外的经验和技术要适合中国的自然条件及经济水平。总之,中国水利现代化是要满足中国现代化对水的需求,符合中国人的水文化和水意识。
纵观人类社会对水的开发利用,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即以防洪建设为
从传统水利对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看我国水利现代化发展趋势(龙振华 丁雨恒 黄祥钊)
本文2010-03-12 22:08:54发表“农林鱼水论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53250.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