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防洪工程地质结构柱状图研究与探索(李富中 许发文 张作栓 张红娟 王宏献)

栏目:农林鱼水论文发布:2010-03-12浏览:2347下载148次收藏
  为了便于防汛抢险技术人员及时掌握工程地质状况,准确分析出险原因,河南孟州河务局利用人工和机械锥探相结合的方法对所辖3处控导工程靠河坝地质状况进行探测,并绘制出工程地质结构柱状图,使防汛抢险技术人员迅速掌握每处工程地质状况,及早采取相应抢护措施,从而为险情抢护赢得了宝贵时间。该柱状图创意新颖,直观性强,促进了防汛技术的创新发展,为行政首长快速决策、技术人员准确确定方案提供了信息资料。

1 工程基本情况

孟州市所辖黄河河段位于黄河左岸,距小浪底水库下游约32千米处,是黄河中游的下部。河道总长28.6千米,南北宽3~4千米,黄河在此段出峡谷入平原,河道陡然开阔,河势游荡散乱,是典型的游荡性河段。1958年前后,该河段横河、斜河时有发生,常常造成滩地坍塌,严重影响沿黄人民的生产生活。为控导主流,护滩保堤,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黄河下游进行了以防洪为主要目的的河道整治。孟州段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相继在化工、逯村、开仪修建控导工程,与对岸的铁谢、花园镇、赵沟、裴峪工程相互迎、送水流,控导河势,使该河段内工程弯弯相扣,形成了铁谢—逯村—花园镇—开仪—赵沟—化工—裴峪的基本流路。这些工程的修建,对稳定中小水流流路,控导主流,缩窄河势游荡范围,减少横河、斜河发生的概率起到了巨大作用。

2 项目背景

孟州河段处于黄河设防河段最上端,洪水出峡谷后首当其冲,预见期极短,抢险快速反应能力要求高。加之河道工程不配套,主流摆动难以控制,仍有出现斜河、横河顶冲堤坝的险情。小浪底水利枢纽投运后,河道演变与河势变化给工程带来一定影响。为了便于防汛抢险技术人员及时掌握工程地质状况,准确分析出险原因,孟州河务局利用人工和机械锥探相结合的方法对所辖3处控导工程靠河坝道地质状况进行探测,并绘制出工程地质结构柱状图,做到防汛抢险技术人员人手一份资料,从而为险情抢护赢得了宝贵时间。

3 探测经过与分析

为掌握逯村、开仪、化工3处靠河控导工程地质状况,准确分析工程出险原因,孟州河务局于2006年6月组织探测施工领导小组,利用人工和机械锥探相结合的方法在3处控导工程靠河坝道布设15处探测点,其中逯村工程5处、开仪工程6处、化工工程4处,地质结构分别为沙壤土、细沙、中沙、粗沙、卵石,逯村31坝、开仪29坝、化工27坝三处中间夹带粘土,属“格子底”,其余大部分为沙壤土、细沙和中沙。探测深度最深达到30余米,卵石层在6.5~23米之间不等。当堤坝地基上覆有弱透水层或覆盖被破坏,下面有强透水层,在汛期高水位时,渗透坡降变陡,渗透的流速和压力加大,至渗透坡降大于地基表层弱透水层允许的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防洪工程地质结构柱状图研究与探索(李富中 许发文 张作栓 张红娟 王宏献)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