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善待江河——纪念新中国水利60年(董哲仁)

栏目:农林鱼水论文发布:2010-03-12浏览:2520下载121次收藏
 

映秀镇周围田野上开满了金黄的油菜花。两辆卡车从这里出发,沿着颠簸的公路驶进渔子溪峡谷,朝着一个地图上找不到的叫做“月亮地”的林中空地奔去。卡车上传来嘹亮的歌声:“从那黄河走到长江,我们一生走遍四方,辽阔祖国的万里山河,都是我们的家乡…”几十名年轻人迎风站在卡车上,望着陡峭山崖和茂密森林,热血沸腾,心潮澎湃。

时间是1966年2月。清华大学水利系渔子溪水电站设计队从北京出发到成都后进入现场,几十名应届毕业生在这里开展“真刀真枪”毕业设计。

渔子溪是岷江的一条支流,奔流在深山峡谷中,两岸原始森林郁郁苍苍,瀑布飞泉比比皆是。月亮地是电站闸首坝址,设计队的营地就设在这里。夜幕降临时,在黑黝黝大山的背景下,月光专一地投向这片小河滩,你才能明白这个名字取得很巧妙。设计队的生活是艰苦的,住席棚,睡草床,可大家却充满了乐观的精神。每天翻山越岭踏勘,十分辛劳,可生活也充满了特别的乐趣。清晨,同学们在清澈见底的渔子溪旁洗脸和晨练。水中鱼、空中鸟,还有对岸的一群猴子也不怕人,在树林枝杈上自在戏耍。穿过遍布野花的山坡去踏勘,有时还会与一只棕熊不期而遇。年轻人,火热的心,同学们都怀着把青春献给祖国的理想,以“改造自然,建设祖国”为己任,没听见谁说过一个“苦”字。那年夏天,我们这批毕业班的学生,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离开了渔子溪,奔赴祖国各地。继清华大学设计队之后,又经北京水电设计院、水电第六工程局上万职工日夜奋战,渔子溪水电站于1972年投产发电。这是一座引水式电站,引水隧洞长8.4公里,总装机16万千瓦。电站成了深山里的夜明珠,一时传为佳话。渔子溪,作为人生旅途的第一站,我们这些清华学子从这里起步,开始了四十几年的水利生涯。

2002年1月,我出席在成都召开的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会务组安排部分代表考察渔子溪水电站。闻讯后,当晚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人生苦短啊,36年过去,真是弹指一挥间。当年的热血青年,今日竟成了一名两鬓秋霜的水利老兵。就像当年高唱的“清华大学水利系系歌”的歌词那样:“住着帐篷和草房,冒着山野的风霜,一旦修好了水库大坝,我们就再换一个地方。”我在陕西石门水库工地搞施工十年后,又转向了水利科研战线,和科研团队一起,为攻克重大水电工程的科技难关,足迹遍布全国江河。这次又回到了职业生涯的起点,抚今追昔,实在是感慨万千。

是日下午,到达渔子溪月亮地闸首,眼前景象令我十分惊愕,我无法辨认这就是那条几十年梦中的渔子溪。它完全干涸了,奔流湍急的溪流不知何处去,它流入了8.4公里的引水隧洞。河床里巨石裸露,两岸山坡光秃,原始森林不知去向,鱼群、鸟群踪迹皆无,更别提当年那些可爱的猴子和棕熊了。公路上杂乱堆放着钢材和废弃设备,尘土和机油气味代替了当年的森林飘散的松香味道。

回到驻地,心情感到沉重。当年怀抱理想艰苦奋斗开发水电,却为下一代留下了这样一条面目全非的河流。我们为获得经济效益,难道需要付出这样惨重的环境代价吗? 这就是改造大自然的结局吗?

回京后,渔子溪36年变迁景象盘旋在脑海,挥之不去。其后,我又有机会全面考察了岷江、怒江、沱江和大渡河,深入调研水利水电工程的生态影响问题。岷江水电开发主要集中在岷江上游干流和杂古脑河、黑水河等支流,已建、在建和拟建共38座电站,绝大多数是引水式电站,需要建设296公里隧洞,相应造成总长近300公里河道季节性断流。生物学家的调查报告显示,河道季节性断流对鱼类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岷江上游干流和主要支流原生鱼类近40种,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二级保护鱼类虎嘉鱼已绝迹;重口裂腹鱼、隐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善待江河——纪念新中国水利60年(董哲仁)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