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生态文明与河流伦理的关系暨发展(张光义)

栏目:农林鱼水论文发布:2010-03-12浏览:2970下载237次收藏
  无论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还是河流伦理的研究与实践,都属于发展的起步阶段,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时期。

进入20世纪90年代,在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的引导下,中国加强了对资源、人口、环境问题的研究,加强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行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实践。党的十七大正式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标志着生态文明已经从理论走向实践,成为全国人民积极的行动。目前,人们正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展生态文明理论的研究,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种先进思想、治国理念已经开始贯彻落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之中,贯彻落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之中。而且,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认识的不断提高,生态文明建设一定会得到更加健康快速的发展,生态文明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

河流伦理的研究是面对河流生态急剧恶化的严峻现实,在生态伦理研究发展的前提下提出来的,生态伦理的研究成果为河流伦理的研究提供了理论背景和依据,正是由于生态伦理的理论已经在一定的范围内得到了承认和认可,提出河流伦理,将人与人的道德关系推及到河流,将人类的道德关怀推及到河流才使得人们觉得应该与可行。也正因为如此,河流伦理一经提出,就受到了国内一流生态伦理专家的关注与肯定,就吸引了这样一批专家的参与。在传统伦理学的视野里,道德主体只限于人类,其他生物族群和自然存在并不拥有道德关怀的资格。当全球范围内生态环境危机日益严重,人们不得不重新思考人与自然关系的时候,兴起了环境、生态伦理学等新的伦理流派。他们主张把道德关怀对象推广到所有生命,推广到大地山川,这无疑为河流伦理的构建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在黄河等中外河流面临空前危机的背景下,黄河水利委员会率先提出河流伦理体系,将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拓展到人与河流的关系中,从哲学层面确立了河流新的价值尺度,提出了河流的基本权利,明确了人类开发利用河流的基本原则。这有利于提高人们对于河流的科学认识,唤醒人们自觉呵护河流、关爱河流的意识;有利于培育和弘扬河流生命理念,呼吁社会强化保护河流的措施;有利于改变我们传统的治河思路,改善我们对河流治理开发的决策与管理,建立新的理念和行动原则;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人与河流共存共生、和谐相处。

一、生态文明与河流伦理的关系

生态文明与河流伦理关系密切,二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生态文明与河流伦理,其主旨都在于重新认识并构建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文明理论具有世界观及方法论的意义,尤其是其中的生态伦理理论,对于建立新型的人与自然关系,为人对自然的道德关怀寻找到了哲学依据。这对于我们认识人与河流的关系、建立河流伦理,对于河流伦理的理论与实践,具有指导性意义。生态文明是人类价值观必然的选择,它使人类开始意识到自己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并不能仅仅以人本身为最终目标,人类的功利和幸福不能逾越自然所允许的范围;人类只有在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前提下,才能获得真正持续、健康的功利与幸福;人类必须把保持自然生态环境系统的正常运转作为自己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尤其是作为生态文明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生态伦理理念,主张生态先于一切,以维护地球生态环境系统正常运转,保护自然生态的良好状态为伦理道德的首要准则。它所传播的新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新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新的道德理想和道德境界,正在逐渐渗透到政治、经济、社会、科技和文化的各个领域,推动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成为建设生态文明、推进河流伦理发展的积极力量。由此可见,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发展,必将影响和促进河流伦理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发展。

河流伦理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水是生态文明之基,河流是人类生生不息的命脉。然而,由于人类对河流无节制的开发利用,加之自然因素的影响,致使当今世界范围内的河流几乎都面临着生存危机,河流的危机大大加剧了生态环境的危机。这一严峻的现实引起了人们的深刻反思和追问。如何重新审视人类与河流、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成为人类不得不认真面对的严峻话题。正是基于这一严峻现实,才使得人们不得不从河流危机的实际出发,从河流治理的实践出发,把重塑人与河流关系的问题上升到伦理的层面来认识,以唤起人们尊重河流、珍惜河流、善待河流的意识,使得人们自觉维护人水和谐,为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提供健康稳定的河流生态基础,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河流是自然生态系统稳定与健康的基本要素和环节。河流作为一种天然地表水流,以一定的基本水量,正常的水流动及其中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构成一种自然生态系统,构成一个动态的有机整体。河流整体的所有生物和环境因素的完好生存,是河流生态健康的必要条件,也是整个自然生态系统健康的必要条件。因为作为一种自然生态系统的河流,是由河流源头、湿地、通河湖泊,以及众多不同级别的支流和干流所组成的流动的水网、水系或河系。这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它无时无刻不在与气候、环境、资源、社会以及流域、区域等各种要素进行着大量、迅速和丰富的物质生产和能量交换,对整个地球生态共同体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和作用。

与生态伦理改变了人类在地球生态共同体中的地位一样,河流伦理也改变着人在河流生态共同体中的地位。河流是个有机整体,河流伦理扩大了道德共同体的边界,把道德权利扩大到河流的所有成员和共同体本身,确认了河流也具有在一种自然状态中持续存在的权利,使人从河流的征服者转变成河流生态共同体中的普通一员。这就意味着,人类应尊重包括人在内的所有河流共同体中的成员,意味着人并不应该把自己凌驾于其他成员之上。应该认识到,河流伦理的价值尺度是以尊重河流健康生命为前提的,人类既要承认河流永续生存的权利,又要承担起保护河流的责任与义务,这就为我们认识人与自然的新型关系打开了一扇大门。

从实质上讲,河流伦理提出的河流自身权利及利益的问题,河流生命健康的问题,也是人类的福音,是人类的根本利益所在。河流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是生态环境的生命线,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形成和支撑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因素。河流水量和水质的改变将直接影响着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全体社会成员的生存状态和根本利益。河流具有维持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生态稳态价值。这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所以,人类有责任、有义务珍惜和保护河流的生态价值,合理开发、明智利用河流的多样性价值。作为河流的代言人,人类应该遵循有益于河流自身健康生命的发展,有益于人类健康发展两个基本伦理原则,以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与稳定。

河流伦理的发展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相对于生态伦理,河流伦理具有自己的特点。由于人类与河流存在着漫长的共生共存的关系,在中国的语境里,河流不但是自然的,具有自然的生命,而且是文化的,负载着丰富的文化象征意义,具有文化的生命。在河流伦理的关系中,河流不仅是自然主体、道德主体,而且是文化主体。所以,河流伦理对于生态文明建设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建立河流伦理,实现人与河流和谐相处,将成为人类的首要选择。从过去一个时期及其目前的实践来看,也正是这样。直接威胁着人类文明发展和延续的全球性生态危机,迫使人们寻求新的更合理的发展道路,就首先引发了国际社会“重新定位人与河流关系”的反思。一些生态学家提出“还河流以生存空间,重建河流生命网络”的政策建议,有的国家开展了“生命之河”运动。在中国,黄河水利委员会不但首先提出了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新理念,建立了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理论体系、生产体系和伦理体系;而且高度重视把生态之水还给生态,先后实施了黄河、黑河、塔里木河生态调水,白洋淀生态应急补水等工程。河流生态的重建与初步恢复,必将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促进生态文明时代的到来。

认识生态文明与河流伦理的关系,将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为社会全面转型和建设生态文明服务,通过人的解放和自然的解放而实现人与自然的生态和解以及人与人的社会和解,促进人们世界观、价值观和思维方式转变,促进人与自然、人与河流的和谐相处,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

二、生态文明与河流伦理的发展

生态文明与河流伦理说到底也是一种发展观。生态文明与河流伦理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重新审视和整体把握,对人类行为可能给自然界造成的多种结果进行了全面的认识,对人类对自然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进行了重新的认识与把握。实质上,生态文明与河流伦理也是一种发展观,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观,与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是一致的。

(一)生态文明与河流伦理具有巨大的生命力与发展前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生态文明与河流伦理的关系暨发展(张光义)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