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潘家铮:治黄大业要从近期治理走向长治久安

栏目:农林鱼水论文发布:2010-03-12浏览:2223下载290次收藏
 

 潘家铮院士建议治黄工作可以考虑从近期治理走向长治久安

本站讯(记者 项晓光 通讯员 王敏)记者从黄委获悉,耄耋之年的潘家铮院士依然关注着治黄事业。日前,潘家铮院士专程致信水利部、黄委,坦诚黄河能得到妥善治理是他平生两大愿望之一,并建议治黄工作应该和可以从近期治理走向长治久安考虑。

潘家铮院士是国内外著名的水电专家和坝工权威,是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国家设计大师。毕生奉献水利事业,足迹遍及祖国大江南北、崇山峻岭,曾参与和主持过多项蜚声中外的大型水利工程。母亲河黄河的治理开发与管理一直是潘家铮院士关注的重点,并多次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在参加完今年8月的黄河古贤项目建议书审查会后,潘家铮院士对黄河古贤项目从设想到实施的漫长征途中跨出重要一步非常高兴,提笔写信给水利部、黄委,畅谈平生的两大梦想并提出新的治黄建议和详细分析(具体见《治黄大业要从近期治理走向长治久安》)。

潘家铮院士在信中说,“我平生有两大愿望,也可以说是两大梦想,一是希望中国得天独厚的水力资源能得到充分利用,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减污减排做出贡献。这个愿望初步实现了:三峡工程的竣工,西电东送、全国联网的实施,全国水电装机达到1.7亿千瓦,大量水电项目正在开工建设或待建,虽然还存在困难和阻力,但在不远的将来,将4亿多千瓦可开发水电资源中的大部分开发出来,使中国稳居世界头号水电大国和水电强国的可能性是存在的,这使人万分欣慰。

另一个愿望是希望黄河能得到妥善治理,而且做到长治久安。几十年来,我国的水利部门、水利专家以及有关的部门和同志,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同样取得不可否认的成就,但离长治久安似还有距离。这是因为黄河的问题太复杂了。”

潘家铮院士建议:“我感到现在已到了这样一个阶段:治黄工作已应该和可以从近期治理走向长治久安考虑了。我建议水利部和黄委在推进治黄的各项工作时,能够有个更高瞻远瞩的考虑和部署。”

接到潘家铮院士的信,水利部高度重视,陈雷部长、矫勇副部长都作出批示,要求认真研究,并将有关治黄工作进展情况向潘家铮院士汇报。黄委也积极部署,对潘家铮院士的建议进行了认真学习和反复研究,并准备近期向潘家铮院士汇报,征求潘家铮院士对黄河规划等治黄工作的意见。据了解,汇报提纲目前已编写完毕,正在做最后的修改。

治黄大业要从近期治理走向长治久安

潘家铮

黄河灾害是中国的忧患,治黄历史几乎和中国文明发展史一样久远。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的水利部门和水利专家,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已取得无可否认的成就:数千公里大堤的全面加高培厚,60多年来黄河的年年安澜;黄河水资源支持了两岸广大地区人民的生存和发展;小浪底水利枢纽的建成投产,调水调沙初步实施……这些都是前人所不敢想象的成就。现在,小浪底已进入后期拦沙运行,古贤枢纽的建设正在抓紧准备,以求继续减淤冲沙。但水库拦淤的期限毕竟有限,黄河如何才能做到长治久安呢?这恐怕是每个中国人都关心的大问题。

黄河的复杂性在泥沙,治黄的关键在于科学认识和处理泥沙问题。泥沙主要产自中游,祸在下游。从原则上讲,要解决泥沙问题,必须做到两条:一是使下游河道中泥沙进出平衡,河床不致持续淤高;二是下游要有一条断面合理、河势稳定的河道,能满足冲沙防洪的要求。为此,必须采取综合措施,治本治标兼施,远期近期兼顾,开源节流并重,上游下游通盘考虑,局部服从大局,近期服从长远。在这些原则上制订一个统揽全局的长期规划,并在实施中动态调整完善,最终达到长治久安的目标。

对黄河特性了解最清楚、打交道最长、取得经验最多的是中国的水利工程师和科学家,他们是最有发言权的权威。数十年来,他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总结了客观的规律(如处理泥沙的“五字真言”),不断提出治黄规划,但多加以“近期”的冠词,所谓远景,常也只到2030年,一眨眼就到了。我认为现在到了从近期治理走向考虑长治久安问题的时候了,理由如下:

1.小浪底水库已进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潘家铮:治黄大业要从近期治理走向长治久安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