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专家访谈:兴修水利如何打通农田灌溉
主持人:常丽君(记者)、嘉宾:高占义(国家节水灌溉北京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所所长)龚时宏(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所总工程师)李益农(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所教授级高工)白美健(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所博士)
■新闻背景
去年入冬以来,中国大部分地区雨雪严重偏少,北方地区主要江河来水持续偏枯,水利工程蓄水明显不足,北方冬麦区发生严重冬旱。截至2月5日,河南、安徽、山东等主产区小麦受旱1.57亿亩,其中严重受旱6482万亩。
2月中旬的雨雪天气,使我国北方冬麦区久旱逢甘霖。截至2月20日统计,全国作物受旱面积6308万亩,比2月7日旱情最严重时1.61亿亩减少9792万亩,其中河北、山西、江苏、安徽、河南、山东、陕西、甘肃8省冬小麦受旱面积4989万亩,比2月7日旱情最严重时减少10311万亩。在抗旱过程中,一个问题渐渐凸显:那就是我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严重“透支”,导致许多地方抗旱行动无法迅速有效展开。
几十年的农田水利建设,我们依然面对着无数“靠天吃饭”的农村;而今后要面对的,可能是更加频繁的极端天气和恶劣气候。干涸的水井、坼裂的土地、枯萎的麦田,让我们忧心如焚的同时,又不禁心升疑问:防汛、抗旱,似乎成了农民每年必经的过程。而在经历了无数次的抗旱之后,农田的水利建设究竟有了哪些改善?我们又该拿什么拯救我们的农田?
降水供需不对称,如何管理水资源?
记者:随着全球变暖,极端灾害性气候更加频繁。这几年我们也基本上总在应急,春天抗旱、夏天抗洪、冬天抗冰雪,有没有什么措施能改变这种被动的局面?
高占义:中国受季风气候影响,旱灾几乎年年有,今年特别重。中国又是一个缺水的国家,对地下水、地表水资源要合理开采、优化调度、联合应用。面对今后的极端性气候,更要做到汛能蓄、旱能灌、涝能排。
龚时宏:造成
[访谈]专家访谈:兴修水利如何打通农田灌溉
本文2010-03-12 21:16:12发表“农林鱼水论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52982.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