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黄石转型该怎么干?——《中国环境报》对话湖北省黄石市环保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增倍
□本期对话人物
王增倍 湖北省浠水县人,1951年7月出生,1973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毕业,获华中师范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曾任黄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任、黄石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2004年3月调湖北省黄石市环境保护局任党组书记、局长。十届黄石市政协委员,十一届黄石市人大代表。
对话人 湖北省黄石市环保局党组书记、局长 王增倍
采访人 刘晶 刘海涛 李飞
点击一
焦点关注黄石近年来的减排工作
关键思路
开展环保专项治理行动
记者:黄石曾经享有“每块石头都含金藏铜”的美誉,作为一个资源型城市,污染减排的任务是否比较繁重?
王增倍:目前我们面临的减排压力确实比较大。到2010年,湖北省政府与黄石市政府签订的目标责任书是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7.6万吨以内,削减比例在全省位列第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要求控制在3.22万吨以内,要在2005年基础上进一步削减。
记者:面对这样的减排目标任务,黄石采取了哪些措施?
王增倍:2007年,黄石市通过结构减排和工程减排,大力开展“环保4个专项治理行动”,减排工作取得明显进展。在结构减排方面,黄石市实施了关停小火电、小造纸、小水泥和高耗能生产工艺等4项整治措施,形成年削减二氧化硫12135.8吨、化学需氧量2943吨的能力。
我们还采取了治理污染行业、污染工艺、调整能源结构和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四大举措。2007年实施大冶国发冶炼厂脱硫工程,形成年削减二氧化硫能力370吨。实施青山湖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工程、湖北新冶钢废水闭路循环治理、劲牌公司废水治理及湖北富驰化工有限公司、阳新晨天化工有限公司和黄石四医院废水治理等工程,形成年削减化学需氧量1812.2吨的能力。
记者:刚刚过去的这一年,黄石市的总量减排工作进展如何?
王增倍:2008年的减排目标任务是,全市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在9.79万吨以内,比2007年净削减1998吨,削减比例2%。全市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控制在3.27万吨以内,比2007年净削减668吨,削减比例2%。
据我们掌握的数据来看,黄石市化学需氧量的24%是工业废水排放产生的工业化学需氧量,76%来自生活污水排放,而生活化学需氧量减排的支柱项目——城市的几大污水处理厂建设都计划于今明两年内完工。由于没有大项目支撑,去年化学需氧量减排的压力相对较大。
按照国家减排核算细则和环境保护部华南督查中心的核查计算方法,由于黄石市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大型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大批招商引资项目引入、城市百万人口发展计划导致的城市人口急剧增加,黄石市“十一五”后期每年两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也将相应快速增长,减排形势仍很严峻。
点击二
焦点关注
资源型城市的节能减排工作如何开展
关键思路
建立“三大体系”,实施“三大举措”,落实“三大工程”
记者:面对依然严峻的减排形势,黄石有没有应对之策?
王增倍:我们计划主要从3个方面进行完善。
建立减排“三大体系”,即核算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完善各项减排工作机制。成立黄石市总量减排领导小组和总量减排工作办公室,请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办公室成员由各相关职能部门和各县市区负责人组成,总量办公室作为市政府下属常设机构。形成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开展总量减排工作的协调机制,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周密部署、科学组织。按照国家要求,建立准确的核算体系,对各排污单位的排污量全面核算,采取各项措施实现减排,通过严格的监测数据核实其实际减排量,并通过科学的考核标准进行核算,确定其具体减排量,以保证“三大体系”建设能取得实效。各有关部门根据职能分工认真履行职责,密切协作配合,建立严格的考核体系,对未完成当年减排目标任务的地方政府和部门实行“一票否决”制度。
实施污染减排“三大举措”(结构减排、工程减排和管理减排),加快推进黄石市的减排工程进度。今年将继续推进结构减排、工程减排措施。同时,对已经上了治理设施的企业加强监管,安装在线监控装置,实施管理减排。
加快实施脱硫“三大工程”和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确保全面完成黄石市“十一五”减排任务。
点击三
焦点关注如何破解结构性污染难题
关键思路
用好“环评法”,把好环评关,扶持好项目
记者:作为一个结构性污染矛盾非常突出的城市,要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难度不小。在这方面黄石主要做了哪些努力?
王增倍:经济要发展,国力要提高,发展是必须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我觉得用好“环评法”至关重要。
黄石市于2006年4月20日在全省率先制定了《黄石市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实施办法》,为提高黄石市的环境管理水平,强化建设项目环境监管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在环评审批中,我们基本做到了不符合环境法律法规、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不批;选址、选线与规划不符,布局不合理的项目不批;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地区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群众反映强烈的项目不批;在超过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生态破坏严重或者尚未完成生态恢复任务的地区,对增加排污总量和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的建设项目不批。近3年,我们先后否决了在磁湖周边建设钢球厂、沥青厂、复合肥厂及在城区扩建鹿峰水泥有限公司日产4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在阳新城郊建设年产500吨钼酸铵等项目。
黄石市还延伸管理触角,实行分级审批,努力实现建设项目向下延伸管理。《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发布后,大批项目实行备案制,传统的审批路径改变了,新的路径尚待形成,一些建设项目特别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餐饮娱乐等项目成为环评管理的“漏网之鱼”。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在分级审批的前提下,采取“属地管理”的办法,即无论建设项目是国家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审批,还是省、市、县环保部门审批,现场管理的责任都落实在县(市)、区环保部门的肩上。由于县(市)、区环保部门对辖区情况熟悉,现场管理及时,建设项目环
[访谈]黄石转型该怎么干?——《中国环境报》对话湖北省黄石市环保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增倍
本文2010-03-12 21:16:11发表“农林鱼水论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52981.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