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东西方人对水认知的比较及差异

栏目:农林鱼水论文发布:2010-03-12浏览:3019下载140次收藏
  1“整体”与“局部”

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应该首先从整体入手,即把握全局再考虑局部、细节,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包括水,往往容易从局部入手。例如我们古人对好水评价“依山傍水,山厚者泉厚,山奇者泉奇,山幽者泉幽……皆佳品也。”西方人对好水的评价则往往根据具体的水质化学指标,例如codmn,toc、水硬度等。

2“死水”与“活水”

“死水”与“活水”是中国人自古以来具有的传统科学概念。传统非迷信,传统中有科学,而西方人没有“死水”和“活水”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这个体会,蒸馒头用的水不能喝,因为反复煮沸的水俗称“千滚水”、“死水”,用它来浇花花长不好,用来养鱼鱼长不好。死水失去了生命活力,对生物体的生理功能会减少及丧失。现代水科学研究证明“死水”即分子团大(≤100hz),大分子团不易被生物体内细胞吸收,不参与细胞内物质、能量及信息代谢活动。

3“疏”与“堵”

我国古代在治水方面就有“疏”与“堵”的成功与失败的传说。相传在我国原始公社(约公元前二十一世纪)曾连续发生特大洪水,尧作为当时部落领袖力推当时夏部落首领鲧治水,因为鲧采用的“堵”方法,治水九年未能成功,最后鲧被逐到羽山(今山东郯城附近)并被处死在那里。尧死后,舜继位为联盟领袖,决定派鲧的儿子禹负责治水。禹承父业并吸取治水失败教训,适应自然规律,采用“疏导”方法治水。经过十年努力,终于使“水由地中行”,人得平地而后生。

在古代水利建设上,不少地方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如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精华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东西方人对水认知的比较及差异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