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傅涛:内部服务的外部化是产业化的前提

栏目:农林鱼水论文发布:2010-03-12浏览:2622下载186次收藏
 

——节能与环保产业离“振兴”有多远? 

根据国务院领导的指示精神,国家发改委正在组织编制《节能与环保产业振兴规划》。全国工商联环境服务业商会人士称,国家发改委5月25日召开规划编制工作座谈会,邀请了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等18个协会(商会)参加了此次座谈会。

“正在编制的《节能与环保产业振兴规划》,我建议最好改成《节能与环境产业促进规划》,可能更合适。”6月4日,清华大学水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涛博士在接受中国水网记者采访时表示。

节能与环保产业还在初级阶段,与“振兴”之间还有距离。这是首要的原因。“这个产业主业不清,定位不清,性质也不清楚。”傅涛说,环境产业的主业是什么?主流企业是谁?都还没有弄清楚,目前整个行业的表现是“分散,低层次竞争”,同时,产业链各个规则也不清楚。这种背景下,谈产业振兴规划,很容易变成一个发展规划,变成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加大投资的规划,根本不是产业发展规划。

产业振兴应当以产业化发育为基础,产业化有几个基本特征:服务的标准化、生产的集约化和连续性、服务主体的规模化和品牌化,具备了这些特征才能叫“产业振兴”。当前,节能与环境行业产业化的基本条件都不具备。

就行业本身来说,节能环保的需求的确越来越大,但是需求不等于市场,而没有市场就没有产业。比如环保投资,“十一五”期间有上万亿人民币的规模,但只是环境投资而已。环保和节能事业是很庞大的,是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引起了中央政府很大的重视,被提到了战略高度,但是,这个行业并没有从产业角度得到认可。因为,很多的节能与环境服务是被内部化的,傅涛说。一个大的企业集团内部有一个环保部门,做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处理污水等等,它的技术能力到一定程度可以对外服务,如果没有对外服务,就没有产业化。不把服务向外部转移,就不能实行社会化服务,就没办法真正提高它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也无法形成规模化。

所以,产业化促进面对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把一些普遍性的内部服务外部化的问题。如果不能把所有的内部服务外部化,这个市场是个空的——需求是很大的,“十一五”期间有上万亿的需求,但这个需求被内部消纳了,那它不是个产业。从产业角度来说,外部化是个前提。另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傅涛:内部服务的外部化是产业化的前提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