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探索中国特色环境保护新道路——六·五世界环境日特别论坛发言摘登

栏目:农林鱼水论文发布:2010-03-12浏览:2940下载240次收藏
 

 

编者按 2009年6月5日,“6·5”世界环境日特别论坛在北京举行。本次论坛以探索中国特色环境保护新道路为主题,从理论研究层面和社会实践层面对中国特色环境保护新道路的本质内涵,探索中国特色环境保护新道路的紧迫性、必要性和怎样通过实践探索中国特色环境保护新道路等进行了深入阐述和有益探讨。本版特摘登专家代表在此次论坛上的发言,以飨读者。

尊重自然规律建设生态文明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

地区资源的丰富究竟是祸还是福?在西方经济学里流行一句话:资源诅咒。资源诅咒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有些国家、有些地区自然资源很丰富,但因为资源丰富,以后的经济搞得非常糟,其中就包括了生态破坏等问题。资源诅咒对我们来说并不是一个完整的说法,我们现在应该研究的问题是资源多了究竟是祸还是福?这可能是祸,因为有些地区拼命开采资源,造成生态破坏,结果无法生存了。但是更多的情况下,资源应该是福,资源对我们有很多好处。所以,我们需要研究的是在什么条件下资源多了是祸,在什么条件下资源多了是福。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注意环保,是否注意生态建设。

祸与福是可以转化的,可能一开始是祸,但后来感觉到了问题,就趁早改革,趁早注意环境问题,趁早注意生态建设,这样就变成了福,也可能原来享受了好处是福,越来越不注意问题就变成了祸。这个问题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的。对于有些省来说,资源的确丰富,但资源丰富造成的现象是什么呢?就是因为当地的资源丰富,所以就过量开采、过量捕捞,最后造成生态破坏问题。

另外,我们应该研究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财政支持重要,还是金融支持重要?中国的实践证明,对于发展中国家或者贫困地区来讲,可能是财政支持更重要。建设生态文明,如果国家没有财政支持,很可能最后没法取得成功。金融的开放可能还是有害的,因为金融开放以后,市场整个开放,反而造成了一种吸管现象,就把本应该投向贫困地区的钱吸引到发达地区了。

还有一个问题是关于环保产业的。经济学对其有两种理解:一种是广义的环保产业,一种是狭义的环保产业,狭义的环保产业如环保机械、环保仪器、环保用品,这当然可以带动经济增长。而广义的环保产业,比如水土保持、植树造林、、土壤改良、治理石漠化等,同样可以增加就业,带动经济增长。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学生到湖南调查,发现一些地区种植油茶,效益好,还是绿色食品,而且把荒山都利用起来,这就是广义的环保,带动了经济的增长。我们把这点理解透彻后,可以对中国特色环保新道路有更多的理解。

勇于先行先试敢于改革创新

湖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赵斌

武汉城市圈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设立不仅赋予了湖北省先行先试的权力,而且对湖北探索中国特色环境保护新道路,加快湖北省同武汉城市圈的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中部崛起,将起到重要作用。这也是湖北省和武汉城市圈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的机遇。

我们主要做了这样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突出生态环境的地位,科学谋划发展的目标。生态环境保护是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最根本、最重要的内容。我们在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时,把生态环境放在武汉城市圈建设的重要位置,充分发挥城市圈平原水网景观和丘陵山地的优势,突出湖泊特色,以构建碧水蓝天青山水城为目标,建设绿色宜居、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群。

科学分析环境容量,合理规划产业布局。武汉城市圈产业基础扎实,工业门类齐全,重工业和制造业相对集中,自然环境禀赋优越,在承接国际和东部产业转移,加快新一轮经济发展中具有较大优势。为确保武汉城市圈的发展符合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要求,我们专门制定了武汉城市圈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

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武汉市有166个湖泊,但是这些湖泊过去由于经济发展和过度开发都留下一些污染问题。这次我们“两型”社会建设确定的建设项目——东湖六湖连通工程,投资158亿元进行湖泊治理和水系改造。

发挥先行先试的优势,积极探索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发展新路,创新环保的体制机制,是国家赋予武汉城市圈先行先试的权力。国务院的文件讲到,除了土地、金融和财政这3方面的试验要专门报国务院审批外,其他的都可以先行先试。这是国家赋予我们的一项很重要的权力,也是我们坚持体制机制创新的一个突破口。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才刚刚起步,我们的探索工作还任重道远。我们将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思路,加快推进经济转型、产业转型,充分利用先进实用技术和节能环保技术,推动自主产业向生态化、无污染和少污染的方向发展。

转变发展方式建设“两型”社会

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刘力伟

湖南省在长沙、株洲、湘潭“两型”社会建设上进行了一系列探索,首先规划确定“两型”社会建设内容,长沙、株洲、湘潭总人口1300万,去年的gdp分别占全省的13.3%、19.2%和40.9%。3个城市空间结构紧凑,呈三角形分布,相距在50公里之内。

世界银行在开展战略研究后,认为长株潭的区位优势在世界上是独特的,发展前景令人鼓舞。为推动长株潭的发展,2006年,长株潭城市圈被国家列为促进中部崛起重点发展的城市群之一。从长株潭城市圈出发,突出“两型”,核心突出两新,即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根本措施是实施配套改革。在这个思路指导下,我们编制了一个改革试验方案,去年得到国务院批准。

总体思路是在目标任务上确定做到3个率先,率先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新机制,率先积累成功转型的新经验,率先形成城市群发展的新模式。在具体定位上,明确实现四大目标,建设成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的示范区,中国崛起的重要增长极,全省新型经济化、新农村的引领,具有国际品质的现代化城市群。在发展的步骤上分为3个阶段,2008年~2010年全面启动,重点突破;2010年~2015年重点推进,取得明显成效;2016年~2020年为完善提高,发挥示范作用的阶段。

同时,我们制订了几个方面的改革方案,积极推进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一是全面完成全局设计,顺利完成了总体改革方案。与此同时,湖南省有关部门开展了12个专项改革方案的制定工作,3个市分别编制了12个专项改革实施方案、42个规范。二是改革试验全面启动。三是分别在排污权交易、城乡公共服务等方面开展试点。长株潭城市群成为全国综合型高技术产业基地,在航空航天等五大领域同时得到国家支持,航空工业园、电动汽车产业化基地等项目已经启动实施。

在长株潭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改革实践上,我们有4个方面的初步体会:一是坚定不移地推动“两型”社会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二是必须重视环境保护,注重统筹城乡发展。三是“两型”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探索中国特色环境保护新道路——六·五世界环境日特别论坛发言摘登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