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报》:建设生态文明 实现科学发展(束洪福)
良好的生态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本文论述了生态文明的主要形态,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途径和政策建议。希望本文能给读者带来有益的启发与思索。
阅读提示
中国的现实国情要求我们必须加快在经济增长中缓解能源消耗过大和环境破坏问题。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阅读提示
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人类不仅要积极倡导进步的生态文明思想和观念,而且要推进生态文明意识在经济、社会、文化各领域的延伸。
阅读提示
通过深化生态和环境体制改革、建立激励机制等措施,推进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发展,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强调要“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生态文明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了人们尊重自然、利用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更高级的文明理念和文明形态。建设生态文明,不仅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对于维护全球生态环境安全、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生态文明观念是不可或缺精神力量
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对人类活动的承载力更是有一定限度的。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人类的活动必须保持在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中,才能保证人类长久的生存与发展。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是,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我国经济增长的背后是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高耗能、高污染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使我国的能源和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现实的国情要求我们在经济增长中必须加快解决资源环境问题。
生态文明建设能够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必需的物质基础。生态文明观念作为一种基础的价值导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使自然生态保持动态平衡和良性循环并与人们和谐相处,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迫切。为此,人们必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矛盾,其中涉及人口、资
《中国环境报》:建设生态文明 实现科学发展(束洪福)
本文2010-03-12 21:14:39发表“农林鱼水论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52875.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