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甘肃省兴电灌区参与式灌溉管理改革取得的成效及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

栏目:农林鱼水论文发布:2010-03-12浏览:2711下载207次收藏
   

摘要:文章在简要阐述了兴电灌区参与式灌溉管理改革取得主要成效后,系统地分析了当前用水户参与式灌溉管理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发展农民用水者协会需要采取的对策和思路,可供各灌区参考。

兴电灌区位于甘肃和宁夏两省交界的靖远、平川、海原、中卫四县区接壤地带,是甘肃省大型高扬程提水引黄灌区之一。受益乡镇10个,受益人口15万人,其中从干旱山区移民7.1万人。工程始建于1976年,1984年总通水。设八级泵站提水,总扬程439.75m,净扬程407.3m,安装水泵机组设备86台(套),装机容量6.25万kw。工程设计灌溉面积2.012万hm2,有效灌溉面积1.91万hm2,提水流量10m3/s,年最大提水量12000万m3,有干支渠45条、273.42km,斗渠487条、703km。

2000年开始,在灌区引入了用水户参与式灌溉管理改革,按照“民主参与,依法管理”的原则,建立了“工程+协会+用水户”的新型用水管理模式。到目前为止,兴电灌区农民用水户协会已达到65个,成立了327个用水小组,涉及灌区人口14万人,控制灌溉面积1.8万hm2,基本实现了向灌区全面覆盖,已经走上了全面推广和良性发展的轨道。农民用水户协会的发展,对于巩固和扩大大型灌区“两改一提高”成果,推进大型灌区可持续和谐发展等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被实践证明是破解灌区田间工程管理难题、规范用水管理、实现节约用水的最佳模式之一。

1 参与式灌溉管理改革取得的成效

1.1 减轻了农民负担

实行用水户参与管理后,使灌溉用水的供需双方直接见面,并应用市场经济运行规则,采用合同制形式,保护了供用水双方的利益,明确了各自责任,建立了透明的水费收缴渠道,避免了过去灌溉用水水费收缴层次多、收缴不规范、搭车、代收、克扣等现象,使农民用上“明白水”,交了“放心钱”。协会积极向农民宣传水是商品的观念,直接收费到农民家中,减少中间环节,杜绝了搭车收费的现象,农民用的明白水,交的是清楚钱,农民交纳水费意识增强,负担大大减轻。同时,由于用水透明,促进了农民节约用水、精耕细作、结构调整,收到了节支增收的效果。协会成立后,通过节水,减少浪费,亩均年节水28m3,每亩年可节约水费开支25元,人均减负可达35.7元,全灌区每年减负可达500万元。

1.2 有利于支渠以下渠道及其建筑物的维修和管护

由于灌区支渠以下工程点多线长,在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下,因为责权不明确,用水户认为支渠以下工程也是国家和集体的,认为工程管护维修是水管单位的事,对破坏水利工程行为视而不见,对于渠道设施损毁破坏漠不关心,导致有人用无人修,即使乡村组织维修,参与也不积极,出工不出力,维修质量差。而成立用水户协会以后,农民逐步认识到自己是工程的主人,增强了工程管护责任心和自觉性,管护质量大幅度提高,维修工程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空前高涨。解决了长期困扰供水管理部门的支渠以下工程维修管护难题,实现了渠系有人管、有钱修、管护好。哪条渠系工程设施出了问题,协会便召集用水户代表商议,拿出合理可行的实施方案,在协会组织下,按照“一事一议”的原则,解决对灌溉工程投资投劳问题,极大的改善了灌溉条件,提高了灌溉保证率,促进了灌区可持续发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成立用水者协会后,支渠以下田间工程移交用水户管理,减少了跑、冒、漏损失,提高了水的利用率,渠系水利用率由原来的65%提高到现在的68%,仅此一项全灌区年可节约用水300万m3。

1.3 有利于维持灌溉秩序,减少水事纠纷

协会成立前,灌溉用水高峰期,由于缺乏组织,常常出现抢水现象,灌溉秩序混乱,水事纠纷不断。成立用水户协会以后,协会结合实际制定供用水计划,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实行统一管水、计划用水。通过用水户协会桥梁纽带作用,供水管理部门与用水户直接沟通,减少中间环节,提高了供水信息的准确性、操作的时效性。每轮供水之后,协会成员到农民家中走访,倾听群众意见和建议,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解决。由于理顺了供用水关系,维护了正常灌溉秩序,现在很少因为灌溉用水产生纠纷现象,用水户满意程度日益提升。

1.4 提高了灌溉质量,节水效果明显

协会成立以后,支渠以下田间工程成为用水户自己的工程,使农民成为工程的主人,支渠以下田间工程的管护力度增强,良好的工程起到了节水的作用。由协会组织灌溉,按照分段轮灌,按面积大小向斗渠配水,一改以往大水漫灌的方式,作到按渠系配水、按时段供水,均匀配水,从而减少了卡水、偷水、浪费水的现象,提高了水的利用率,实现了节水灌溉。据统计,自实施参与式改革以来,全灌区平均灌水定额由每亩110 m3降到现在的103 m3以下,平均亩次节水达6——8m3 ,年可节水400万m3,为扩大灌溉面积创造了条件。改革8年来,灌区群众通过沿渠扩灌、恢复改善灌溉面积等措施,发展有效灌溉面积0.52万hm2,使全灌区有效灌溉面积由改革前的1.2万hm2增加到2007年的1.91万hm2。

1.5 促进了作物种植结构调整,提高了种植农业效益

以前,用水机制不活,轮次无保证,作物种植结构调整不到位,农业效益增长缓慢,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大,高投资、低收入。用水者协会成立后,围绕“水”字做文章,引导农民发展高效经济节水农业,实行区域化种植,形成规模农业。协会积极引进订单农业,在灌区大力发展高效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使全灌区形成了“地膜洋芋、枸杞、四季豆、玉米制种”四大特色农业种植基地,种植面积每年达到0.1万hm2以上,有力的促进了灌区经济增长,增加了农民收入。

1.6 密切了工程同用水户之间的关系

协会成立后,用水直接收费到农户,实行了水费、水价、水量“三公开”,使水费计收过程全部在“阳光”下进行,避免了暗箱操作,调动了农民用水管水积极性,用水户参与意识增强、参与范围增大、参与程度提高,强化了农民用水管水的民主意识,发生水事纠纷、违反水价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甘肃省兴电灌区参与式灌溉管理改革取得的成效及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