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海平面变化对上海地区地下水的影响(郝爱兵 于开宁 哈承佑)
[摘要] 在总结海平面变化及长江三角洲古河道分布的基础上,通过上海地区第ii至第v承压含水层地下水化学、14c年龄特征的分析,探讨了海平面变化引起的长江及支流河道的侵蚀、堆积对地下水径流交替的影响,提出了滨海三角洲地区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的一种模式。
[关键词] 海平面变化 河床侵蚀切割 含水层埋盖 地下水径流交替
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尾闾,主体位于长江南岸,为宽广的冲积平原区。第四纪松散层共划分成7个含水层,自上而下分别为:全新统潜水含水层及微承压含水层;中、上更新统第i、第ii和第iii承压含水层;下更新统第iv、第v承压含水层。第iii承压含水层以上地下水多为咸水或微咸水,第iv、第v承压含水层地下水则以淡水为主,局部赋存咸水。第ii至第v承压含水层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埋藏深度一般大于60-70m。
本文主要通过晚更新世以来,特别是40000a以来海平面的变化、长江古河道的分布及第ii至第v承压含水层地下水化学、14c年龄特征的分析,探讨因海平面变化引起的长江及支流河道的侵蚀和堆积对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和赋存的影响。
1 晚更新世晚期以来海平面的变化
第ii至第v承压含水层地下水的14c测年结果表明,地下水年龄多在16000至40000a之间。因此,根据前人研究成果,对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特别是40000a以来上海地区的海平面变化过程作一简要概述。
100000a以来中国发生过三次大的海侵,第一次100000a前开始,60000a和80000a前两次海面上升的高度只在现代海平面下13m左右[1],长江三角洲地区海岸线到达上海西约80km一带,整个三角洲均被海水淹没;第二次海侵40000a前开始,规模较小,但长江三角洲地区却相反,海岸线扩展到太湖西岸;第三次海侵发生在10000a前,当时长江三角洲地区海岸线据现今海岸线西去约160km左右。上述海平面变化过程与e . seibold(1982)用18o同位素数据测定的全球海平面变化是一致的[2]。
据施雅风[1]的研究结果绘制40000a以来中国东部海平面变化过程如图1。可以看出,海平面变化的特点是上升速度一般大于下降速度,15000a前是40000a来中国东海的最低海平面期,此时,上海地区东距海边约600km,海平面约达-155m[3]。考虑新构造运动的升降幅度和地层沉积厚度,我们推测15000a前的最低海平面期,上海地区长江河床的切割深度在现今地表以下180m左右,也就是说,当时的长江切割到了第iv承压
历史海平面变化对上海地区地下水的影响(郝爱兵 于开宁 哈承佑)
本文2010-03-12 14:55:23发表“农林鱼水论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51159.html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