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河北省般若院水库管理体制改革的措施和效果(刘善华)

栏目:农林鱼水论文发布:2010-03-12浏览:3014下载186次收藏
 

1.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般若院水库是一座中型水库,总库容0.55亿m 3,设计灌溉面积6万亩,到1998年实际灌溉面积不足2万亩,管理单位在职职工51人。水管体制改革前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1.1单位性质不明,定位不准

2004年之前般若院水库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将应由地方政府负担的防洪抗旱等公益性支出转嫁给了水库管理单位负担。

1.2工程运行和维修养护经费没有保障

般若院水库1998年收入包括农业水费13万元、工业水费15万元,同年办公费用、职工工资及保险共计42万元,年经费缺口14万元。经常欠发职工工资,有时一年中有半年不能发放工资1993—1997年5年间拖欠职工工资及保险共36万元。

1.3经营性资产管理运营体制不完善,承包合同不能兑现

水库水面2000—5000亩,1985年承包给当地村委会,承包期15年。由于承包人只重眼前效益,搞掠夺式生产,没有持续性发展投入,鱼产量逐年下降,并长期拖欠承包费,不履行承包合同。

1.4单位运行机制不活,领导决策有误,管理不善

领导班子未形成强有力的领导核心,不能有效统帅全局。1993年引进组建了一支民用建筑队,经营3年亏损12.7万元。分配制度实行大锅饭,没有合理的激励机制,造成职工工作纪律散漫,缺乏建设水库、管理水库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2.改革措施

2.1准确确定水管单位性质,建立符合实际的补偿机制

由于水库担负着防汛抗旱的公益性任务,而仅依靠自收自支难以满足水库的正常运行管理需要。水库的管理体制改革离开政府的支持无法顺利进行。2004年遵化市政府召开市长办公会,决定对般若院水库管理处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河北省般若院水库管理体制改革的措施和效果(刘善华)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