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企业文化建设如何有效促进农村信用社市场营销

栏目:理论文章发布:2010-03-11浏览:2913下载209次收藏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管理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带有本企业特征的基本观念形态、文化形态和价值体系的总和,它强调按照企业自身特点进行有效合理的构建,而坚持以人为本,是建设企业文化的根本保证。因此企业文化即是以人为圆心,以人的解放、人格的完善、生产力的发展为半径的文化活动,是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管理方式的重要内容,加强对企业文化的研究、运用、实践,是企业管理创新、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由之路,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主要起到以下作用:凝聚人心、协调关系、约束行为、塑造形象等。

市场营销是企业文化的一个具体表现形态,企业文化潜移默化的表现到了企业营销的各个方面,市场营销反过来也促进了企业文化的完善,市场营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得出的结论都促进了企业文化的更新和完善。

农村信用社作为一个金融企业,随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置身于当前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之中,市场营销已成为当前亟待研究的课题。

一、农村信用社市场营销现状

(一)市场营销意识不强。农村金融环境急剧变化,但信用社工作人员在思想上还没有真正形成新的市场营销意识。突出表现在:一是信用社长期垄断农村金融市场所形成的服务惯性仍然存在,经营观念以自身为出发点,习惯于按上级下达的任务、计划办事,不注重及时转变观念,摆正位置,“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现象比较普遍。二是固步自封、安于现状的思想严重。在经营中坐等客户上门,缺乏开拓意识,被动进行市场营销,形似而神不似。三是不注重客户分析,慎贷、惜贷,怕负责任,怕担风险,怕受处罚,贷富不贷贫,贷好不贷差,扶强不扶弱。

(二)市场营销环较差。首先,信用社自身体制环境仍待改善,信用社体制几经改革,目前形成了省政府、人民银行、银监部门等多头管理,而且信用社自身也实行多级法人体制,地方行政干预不可避免,信用社的经营受到过多条条框框的约束,市场营销缺少自主权和灵活性。其次,农村信用环境有待改善。信用社以前支持的乡镇企业,大多已厂垮人散,债务悬空,村集体贷款久拖不还,信用环境的恶化造成贷户恶意逃废债现象较为突出,不利的农村信用环境严重阻碍了信用社市场营销的开展。第三,执法环境不利。一些执法部门打着执法的幌子,为钱办案,乱收乱罚,人情办案,信用社赢了官司不赢钱的情况普遍存在,至使市场营销缺乏保障。

(三)市场定位存在偏差。首先,部分信用社盲目效仿商业银行,服务对象非农化现象严重,与商业银行争资金、争市场,脱离了自己的主要服务对象,走向了相对不熟悉而又没有竞争优势的市场。其次,盲目进行多方面投资。信用社在实施市场营销前,应通过细分市场来发现市场机会,但盲目向竞争者效仿,对所有的市场机会都付诸实施,造成信用社投放力量分散,其结果是新市场未开拓成功,原市场被蚕食。第三,贷款对象选择不合时宜。一些信用社重视工商业轻视种养业,重视企业轻视农户,重视公有经济组织轻视个体私营经济组织,片面追求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搞贷款“垒大户”;在贷款领域的拓展上,重视生产经营性贷款发放,而农村消费贷款、助学贷款、农民教育培训贷款等新兴信贷领域则较少涉足。

(四)市场营销方式有待创新。目前,信用社市场营销方式比较落后:一是目的不明确,为营销而营销。部分信用社员工为了完成贷款营销任务,内部竞争无序,贷款投放不择对象,不讲规矩,不顾风险,只注重个人眼前利益,而损害了信用社的长远利益。二是市场营销机制不健全。信用社没有真正从如何开拓市场进行市场营销,运行、责任、监督、激励等机制不健全,致使营销无动力,工作无压力,方式无创新。三是经营品种单一,营销手段落后。营销局限于传统的存款、贷款业务领域,服务功能局限的问题十分突出,难以适应市场多元化的需要。而营销手段往往局限于广告宣传、微笑服务等肤浅表层的服务,没有深入的调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企业文化建设如何有效促进农村信用社市场营销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