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贷款合同中担保独立性探讨
在贷款业务操作中,不管是以人的信用或者物设定为标的物,目的很明确,都是为了还贷资金提供补充来源,更好地控制贷款风险,以便顺利地履行贷款合同。目前,在农信社信贷业务实践中,虽然设定了担保,仅从担保合同形式上并没有明显漏洞,但往往因担保的独立性不强而影响贷款担保合同的执行效率。
一、保证人的独立性
哪些人能作为贷款保证人,哪些不能?目前,并没有专门的法律对担保人类别进行划定。《担保法》第七条规定:具有代为清偿债务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者公民,可以作为保证人。在业务操作中,往往侧重于“具有代为清偿债务的能力”的在审核和判定,缺乏统一的标准,具有很大的主观色彩,客观上造成的担保审核的差异性和实践操作的风险性。几种常见的保证方式影响保证人的独立性:以关系人设定担保,如:夫妻互保、内部人保证等;以关联方互相设定担保,如:同一企业股东之间,股东与关联企业之间互相设定担保。
(一)贷款由关系人设定担保
我们引用《商业银行法》对关系人进行范围界定。根据《商业银行法》第四十条的规定,商业银行的关系人是指:商业银行的董事、监事、管理人员、信贷业务人员及其近亲属或者上述人员投资或者担任高级管理职务的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
信贷资源具有稀缺性决定了金融服务具有选择性。从亲属提供担保来说,贷款人生产或生活用款,首先考虑的是成本和取得的难易程度。除了自有资金之外,再考虑向外举债。在向外举债也有次序之分,首先能否向关系人(主要是亲戚)举债,其次才考虑向农信社贷款,而向关系人举债,不仅仅存在于贷款前,也往往存在于贷款后。一旦经营项目或者生活出现困难,来源于关系人的支持或帮助也能度过难关。这不仅符合经济学原理,同样也符合我国国情。从内部人提供担保来说,由于这些人与农信社有着这种密切的关系,农信社以其为担保发放贷款时,存在影响贷款操作的独立、公正可能,在贯彻各种贷款业务规则方面出现不严格的情况。这样,使信贷资金配置出现各种问题,使该得到贷款的得不到,不该得到贷款的却能够得到。同时,也给银行的安全经营留下了隐患,不利于对贷款风
农村信用社贷款合同中担保独立性探讨
本文2010-03-11 22:05:08发表“理论文章”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50597.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