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银行业金融机构践行社会责任的思考
当代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义务,为股东以外的广泛利益相关者尽力做贡献,事关其能否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长期立于不败之地。本文在简要阐述了银行业金融机构社会责任的必要性,进而归纳了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在社会责任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良好社会责任的途径,以抛砖引玉。
一、银行业金融机构践行社会责任的必要性
(一)外因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要求社会责任的兴起是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产物,它代表各国政府、企业和其他所有机构在全球化中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共同认同的价值观、通行的语言和行为的准则。自2000年联合国倡导全球跨国公司主动履行社会责任以来,各国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活动持续高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进步,都依赖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增强。党的十七大强调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统筹兼顾,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企业和各种社会组织在发展的同时,严格履行社会责任,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作为金融行业的主要成员,银行业金融机构既是我国经济运行体系的核心参与者,也是我国社会组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对股东、员工、金融服务消费者、社区、社会的责任,承担着建立和谐劳动关系和公平竞争市场、可持续发展环境的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行为要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满足社会的需要,服务客户,造福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是社会发展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要求,履行社会责任则是银行业金融机构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是21世纪银行业金融机构必须具备的时代品格。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转变传统观念,更新经营理念,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以赢得社会尊重,提升企业文化内涵。
(二)、内因是提升银行业金融机构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市场竞争不仅是技术、产品质量和价格的竞争,更是社会责任意识的竞争。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是机构价值观和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认真履行对社会及公众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有利于提升银行业金融机构形象,构建良好的品牌优势和信誉优势。只有取得社会公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才能被市场青睐,才能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实现健康的持续发展。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金融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起着引导和示范作用,对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影响明显。商业道德和社会责任已成为提高竞争力的重要因素。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展不仅要关注经济指标,而且要关注人文指标、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是推动提升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也应该成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战略。
二、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的内容
银行业金融机构是特殊企业,银行业金融机构是社会资源再分配的重要手段,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具有深刻的改革意义和更强的紧迫性。要高度重视银行社会责任问题,从我国国情出发,切实采取措施履行社会责任。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企业社会责任至少应包括:维护股东合法权益、公平对待所有股东;以人为本,重视和保护员工的合法权益;诚信经营,维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反不正当竞争,反商业贿赂,反洗钱,营造良好市场竞争秩序;节约资源,保护和改善自然生态环境;改善社区金融服务,促进社区发展;关心社会发展,支持社会公益事业。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根据经营规模、业务复杂程度和发展战略,明确社会责任目标。要参照国内外企业社会责任的良好做法,在授信及业务流程和管理程序中体现企业社会责任的管理要求。要建立适当的评估机制,定期评估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
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结合本行(公司)实际,采取适当方式发布社会责任报告。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定期发布社会责任年度报告。报告要据实阐述履行社会责任的理念,明确在相关利益者权益保护、环境保护、公共利益保护等方面的目标和措施,体现企业战略与社会责任、企业成长与和谐社会的一致性,充分发挥银行业金融机构在生态文明建设、服务公众、回报社会中的带动和影响作用。
(一)、 特殊性。银行业金融机构承担社会责任首先是由特殊地位决定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是经营货币业务的金融企业,首先作为一般意义上的企业,银行业金融机构必须承担直接的社会责任,如遵循市场交易规则,坚持诚实守信,依法合规经营,热衷社会公益事业等。其次作为金融企业,它又有承担间接社会责任的义务,因为银行业金融机构是社会资金供应者,目前银行业金融机构融资仍占企业融资的80%以上,对社会其他组织行为有引导、鼓励、约束其履行社会责任的特殊功能,如银行业金融机构可以利用信贷杠杆约束有污染企业进行治污工程,通过窗口示范效应,引导社会风气好转和带动人们共同遵守道德规范等等。一些银行业金融机构还把承担社会责任与追求投资回报对立起来,忽视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特殊地位,把银行业金融机构商业化与社会利益对立起来,甚至认为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一个企业,也没有必要承担社会责任,这些观点显然是与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特殊的金融企业特征相背离的。原则上讲,银行业金融机构承担社会责任与实现经营目标有高度的一致性。在客户越来越注重以公信、道德标准选择合作银行的市场环境下,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如果缺失,最终就会被客户和市场抛弃。
(二)、垄断性。银行业金融机构是一个金融垄断企业,理应承担垄断带来的一些社会责任,因为垄断侵占了国家和其他社会主体利益。在我国现行体制下,银行业金融机构设立有严格的准入门槛,且在法人数量、经营范围等方面进行了严格的法律规定,正是因为这种严格的准入规定,使银行业金融机构一直处于高度垄断的经营地位,垄断则意味获取超额垄断利润和收益,从责、权、利对等的角度,银行业金融机构也必须通过承担社会责任,将部分垄断利润反哺社会,这也是维护市场经济公平性的基本原则。
(三)、文化性。增强银行业金融机构社会责任,是银行业金融机构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社会责任不仅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存在的使命,而且是
对银行业金融机构践行社会责任的思考
本文2010-03-11 22:04:13发表“理论文章”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50556.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