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对当前农发行营销存款工作的思考

栏目:理论文章发布:2010-03-11浏览:2822下载237次收藏

存款是银行低成本资金来源,发展存款业务是农发行建立多元化筹资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农发行的营运资金需求主要依靠向中央银行借款解决,以至于组织存款作为银行筹资的一项最基本的功能,其作用发挥却在农发行逐渐被淡化。当前,农发行资金管理的内外环境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外部,人民银行近几年来逐步收缩对农发行的再贷款规模;内部,农发行向市场发行债券筹资后,相应改革资金管理体制,管理行对经营行计划外的资金需求收取高额的占用费,导致资金来源相对紧张的趋势,以及对资金成本控制管理的高要求,已愈加凸现了积极发展存款业务,努力增加低成本资金来源的紧迫性。现阶段。农发行存款业务的发展水平仍然不高。一方面受业务范围的限制,可供挖掘客户资源相对较少。另一方面,主观认识和管理上的缺失,也制约了存款业务的有效发展。同时还存在着企业派生存款规模大、存款期限结构不合理、存款品种单一、考核和激励机制还不完善等诸多问题。针对当前农发行存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建立长效的营销、管理机机制。

一、稳固和增加财政性支农资金专项存款

目前,财政性涉农专项存款在基层行存款份额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主要有粮食风险基金、粮食直补资金、退耕还林资金、军工粮补贴等存款,其具有存款数量大、稳定性强、资金成本低的特点。但除上述存款外,其他财政性存款多被各家商业银行吸收,部分地区还存在涉农资金存款被他行代理情况,我行发展财政性存款还有较大空间。一是积极开展高端营销和深层次营销,由省分行、二级分行出面协调财政厅、财政局等财政策性涉农资金的管理单位,从源头上把握住资金的规模、流向,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营销措施;二是加大营销力度,积极做好财政部门的协调工作,争取到更多的涉农资金来源,提高补贴资金的拨补水平,防止粮食风险基金虚假配套、拨付空转和挤占挪用,在政策范围内稳定和延长存款期限;三是积极主动加强财政、农业、畜牧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涉农各部门在农发行开财政性支农资金专户和经费周转专户,确保各类财政性涉农资金全部在农发行账户存入和划转,实现归口管理。对于财政性涉农资金的营销,可由二级分行和基层行共同开展。

二、加大贷款企业营销力度,延伸存款发展空间

1、 “以贷引存”,积极培育“黄金客户”。以发展商业性贷款业务为契机,寻找自有资金较为充足,经营效益较好的民营、股份制粮棉油加工企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鼓励其到农发行开户、存款、并提供结算服务。再从中选择机制好,信誉高的企业发展成为贷款支持对象,不断壮大其资金实力,使农发行拥有一批忠诚度高的新客户群体,从而增加有效贷款规模,扩充存款来源渠道。同时,发动全员利用自身信息资源,动员符合政策要求的涉农企业开设存款户。

2、管理好贷款客户的“五金”。落实、管理好客户“五金”制度,既能有效防范贷款风险、市场风险和企业的道德风险,又能稳定增加存款来源。一是落实商业性贷款的法人代表风险保证金、贷款风险准备金和利息备付金。法人代表风险保证金和贷款风险准备金在其贷款本息按期全额收回后才能返还客户。同时,基层行可要求商业性贷款客户,按借款期限和利率预存一定量的贷款利息,预存利息备付金金额可视贷款风险程度和企业承受能力而定,其资金来源可以通过企业销售利润的一定比例逐步提取。二是充分吸收企业自有资金及其他资金。积极与企业协商,将企业职工上岗保证金、股本金、资本金、预收货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对当前农发行营销存款工作的思考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