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农村信用社“三道防线”的现状及应对措施

栏目:理论文章发布:2010-03-11浏览:2675下载188次收藏

三道防线是构建内部监督防范体系,强化内部监督约束机制,切实提高内部防范能力,有效防范经营风险,遏制各类违纪和案件发生的一大重要举措,也是目前农村信用社内控管理的重要手段,全市农村信用社运行近三年来,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为了把“三道防线”建设落到实处,充分发挥各级防线监督职能作用,真正形成齐抓共管,合力监控的互控机制,笔者就如何进一步加强“三道防线”建设谈点粗浅的认识。

一、农村信用社“三道防线”的现状

客观地讲,农村信用社近年来不断完善和加强内控管理,建立和完善了一系列管理制度,特别是在加强“三道防线”建设中,反复修改制定完善了各道防线的检查内容和考核办法,但在各道防线的执行、监督、考核及问责方面还存在疏漏和薄弱环节。

(一)一道防线现状

1、制度建设存在盲区。一是部分信用社未对考核办法进行细化。尽管联社出台了各种考核办法,但信用社多将经营目标的考核分解到所辖各网点,而忽略了内控考核的细化及内外勤责任人细化;二是重制度建立,轻程序制定或缺乏可操作性。由于联社的制度有部分是指导性和框架式的,多数信用社没有结合自身管理需要进行细化,内容上只强调了“做什么”,而忽略了“怎样做”,有的建立了但没有具体操作内容,使一些员工认为“结果重于过程”。滥用“猫论”导致逆向操作、“先斩后奏”、越权办理业务等违规行为屡见于实际工作中。

2、制度学习未落到实处。有的信用社写在纸上,讲在嘴上,贴在墙上,却不认真地对症下药,落不到实处。部分岗位人员不具备与风险防范和内部控制相适应的能力。多数社只重视业务人员上岗操作技能,而忽略了法规和制度的学习,难免在工作中“自由发挥”,在风险防范的“火山口上”“翩翩起舞”,造成很多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及时堵住。如有的信贷员欠缺专业知识和法律知识,签订合同随意性较大,催收贷款忽视诉讼时效、执行时效,造成信用社权利丧失、资金损失。

3、有章不循,屡反屡范。主要反映在我行我素漠视信用社的规章制度,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人情大于制度。一是临柜人员相互制约相互控制不到位。如账户管理方面对异常现金支取没有采取监控措施, 未按规定用途办理大额提现比较普遍,部分社未进行适时审批,有的一天或几天在大额支付登记薄上集中登记,对客户资金来源的真实性、合法性缺乏鉴别能力。银企对账未按规定办理,大部分信用社会计人员既负责银企对账又负责账务处理,失去监督约束。柜员与柜员相互之间未对当天交易的合规性、完整性与当日柜员流水进行核对,未对查询查复交易以及柜员相互之间的现金和重空凭证尾箱进行交叉复核或复核走过场等问题;二是信贷管理不到位。如信贷档案管理不规范、“三查制度”流于形式、同一借款人有多元授信主体、第一责任人制度落实难等问题。“三查制度”中,贷前调查作为风险控制的关键环节,需要调查人员深入企业查阅帐薄、凭证,核实相关数据,了解企业的产品、生产经营及管理等各种情况,通过大量的数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形成客观、公正、有决策价值的结论,但恰恰是在这一“节骨眼”上,信贷人员作不出有深度的调查,不对相关的数字进行核实,只是根据企业提供的相关文字材料,对于企业提供的报表数据轻易采集和运用,按照信贷管理的要求进行摘录、整合,做出表面文章,这样的贷前调查报告做出的结论使贷款失去了安全性。贷后检查作为风险控制的重点环节,需要信贷人员深入企业监控其经济活动和资金流向、认真分析其贷款风险变化情况。但信贷人员放松了很多贷款企业的后续管理,由于到企业了解情况的时间少,无法随时把握企业生产经营变化情况,贷后管理主要是为了应付日常制度检查的需要,这种检查是企业报表数据的移位和凭印象做出的书面反映,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失去了贷后检查的真正意义,是造成贷款预警机制失灵的主要原因。再就是小额农户评级授信多数信用社在授信时听村长或客户经理意见,造成信息不对称。

4、重任务完成,轻制度执行。部分信用社不能树立正确的业绩观,往往为了信用社的短期利益而不惜违犯规章制度。如有的信用社为了完成小额农户信用贷款进行顶名、冒名、假名等违规操作;有的社为了完成存款任务,以私款公存逃避利息税为诱饵;还有的不坚持储蓄实名制,违规开立储蓄帐户;有的怕得罪客户,一天内化整为零多笔支取大额现金;有的社为了控制不良贷款发生率,在借款人未到场办理展期或借新还旧手续的情况下,信贷人员主动调整贷款期限,为债权维护埋下了祸根。

5、监督检查不到位

基层信用社管理人员在履职检查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一是不熟悉业务。部分分社负责人长期从事信贷管理工作,不熟悉新业务系统,不知从何查,怎样入手去查;二是不认真履职。部分机构管理员或事后监督员为应付联社检查,干脆将上次的稽核底稿简单抄录过来,对授权授信重要业务未真正核对过,直接在柜员流水表上打√以示核对,使业务经营和管理中存在的违规和重大风险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加之主办会计对分社只是抽查,对所反映的问题不及时或不全面,形成操作风险隐患;三是对稽核发现的问题整改查处不到位。主任、主办会计和分社负责人在层层监督检查时,未对各个层次检查出的问题进行事实确认,提出整改意见,大多停留在口头上,持续监督整改和跟踪检查工作不到位,有的碍于情面,怕得罪人,对严重问题或屡反屡范问题不敢给予经济处罚,往往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使违规违纪得不到及时查处,助长了责任人的侥幸心理,致使问题屡反屡范,导致一道防线柜人员、主办会计、信用社正副主任和分社负责人的层层监督的连环控制未有效落实。

(二)二、三道防线管理现状

1、检查方式陈旧。这是三道防线监督的共性问题:一是监管手段的科技含量不高。未充分发挥新一代综合业务系统的作用;检查方式单一,多以“间断式”检查为主,缺乏连续性、全面性。二是检查没有深度。反应在浅层检查多,深层挖掘少;共性问题多,个别问题少;业务检查多,行为排查少;问题发现多,堵塞漏洞少(从而导致屡查、屡犯、屡纠、屡不改的恶性循环)。

2、职能部门监管存在盲区。由于农村信用社点多面广,新业务发展较快,加之职能部门检查人员有限,监管项目又以专项居多,职能部门除了应付市联社专项检查外,有的联社就是实行季度联合检查,这样的检查由于时间紧,范围广,只是泛泛而查,其结果没有深度。部门每季要求专项检查的项目未有效落实,如代理业务、固定资产、异常交易处理及查询查复、抵债资产、新增大额贷款及其资金的监管、表外业务特别是已核销贷款和央行票据置换等缺乏季度检查的连续性。

3、对风险不能有效识别。目前农村信用社稽核监督着力点为落实制度检查和案件查处。对农村信用社经营深层次的矛盾(如资产质量、资金营运、财务状况等)和危及信用社生存的金融风险问题则关注不多。多数联社信贷业务仅满足于决策环节的“审贷分离”,但缺乏信贷风险度和交易风险管理监控手段,不能进行有效预警管理。对已识别风险不能准确评估和有效控制,突出表现为监控手段、措施不适当,不能发挥作用。如对集团客户风险和关联企业风险,因关联关系复杂、多头授信,信用社无法获得全面准确的信息,不能准确评估风险程度,一旦风险暴露,将承担巨额损失。

4、稽核员专人不专职,无法达到序时稽核的要求。稽核员既要承担高级管理人员的离任稽核、任期稽核(稽核中对所有贷款户逐笔内查外对),又要承担本部室的再监督工作和应付上级行社的各种专项检查以及各职能部室中的一些专项工作,加之一年内多次抽调部分稽核员到市联社检查,有的联社稽核监察未分开,纪检监察工作特别是信访工作占据了一定时间,使分内分外工作两者不能兼顾。而网点多的联社每个稽核员包片10余个网点,经过实践,现有稽核人员无法达到序时稽核和全过程的监督,更无法达到对业务运行的“过程”进行分析并从中查找原因。在检查中最多只是对信贷业务、财务收支和内部管理的合理性进行泛泛的常规检查,难以查找管理和内控中深层次的漏洞。

5、稽核再监督工作存在盲区。由于稽核部与职能部门职位上是平行的,难以树立再监督工作的独立性与超脱性,致使目前农村信用社的稽核对象仅为基层营业机构,很少涉及联社机关有关信贷管理、财务管理以及后勤保障等业务和管理部门,即使涉及了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农村信用社“三道防线”的现状及应对措施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