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新形势下农发行效能监察初探

栏目:理论文章发布:2010-03-11浏览:2803下载233次收藏

管理是金融业发展的永恒主题。随着农发行改革不断深入,职能将进一步科学合理定位,在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业务共同发展的形势下,如何更好地执行政策、防控风险和提升效益,是农发行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积极研究和探索效能监察在农发行经营管理中的运用,不断提高干部员工的履职力和执行力,促进勤政廉政、高效创新工作,是执行政策、防控风险和提升效益的重要途径。

一、新形势下农发行开展效能监察工作的特殊重要性

(一)效能监察是强化管理,提升经营水平的内在要求。效能监察是依据行政监察规定,围绕全行经营管理目标,按照特有的监督方式和工作程序,依法对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的部门及工作人员,在经营管理活动的事前、事中、事后实施监督检查,目的是促使部门及其人员正确履职,改善管理,揭示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堵塞漏洞,及时发现和查处违纪违规问题,把提高效率、效益和效能,贯穿于效能监察的全过程,体现监督关口前移、标本兼治的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说,效能监察是对管理的再管理,是对监督的再监督。

(二)效能监察是从源头预防经营和道德风险的重要举措。在粮棉油购销市场化,农发行职能尚未调整到位,以及开办新业务范围还未定位的情况下,制度上的缺失,管理上的漏洞,有滋生腐败的可能,农发行将面临严峻的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考验。效能监察通过“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两个途径,从查改问题、完善制度、规范从业行为入手,堵塞经营管理中的漏洞,从根本上防范风险。

(三)效能监察是监察工作服务经营管理的有效方法。效能监察以业务经营管理活动为载体,全面履行监察职能。一方面,作为综合监督性较强的方式,把监察职能贯穿和介入到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使监察工作与中心工作更贴近、更深入,加强和改善管理更直接、更具体。另一方面,从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的效能评价入手,综合被监察单位的经营能力、执行能力、履职能力、廉政能力和和谐能力,全面考察效益、效率和效能情况,具有客观公正性,更能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

二、效能监察工作的体制构建及机制安排

效能监察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只有组织领导得力,部门配合协调,体制机制健全,才能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此,必须构建适应农发行改革与发展需要的效能监察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一)建立健全效能监察工作的领导体制。从效能监察的实践看,必须结合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构建科学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各级行应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纪委书记和业务分管领导为副组长,有关业务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效能监察领导小组。定期分析经营管理的新情况、新问题,科学选题立项,制订方案,组织实施。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效能监察工作的动态分析和组织协调实施。同时,要根据重点项目的类别和特点,成立由业务主管领导为组长,有关业务部门为成员的效能监察项目工作小组,在效能监察领导小组领导下,负责对相关效能监察项目的组织实施。被监察单位也应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联动的效能监察工作网络。

(二)建立健全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效能监察作为经营管理的再管理和再监督,涉及到很多领域,仅靠监察部门“单兵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新形势下农发行效能监察初探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